征文二等奖:煤炭文化建设运行机制研究
煤炭是我国主体能源的基础工业,伴随着煤炭开采的悠久历史与发展,积淀形成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创造了具有鲜明特色的煤炭行业文化。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煤炭文化建设在继承中发扬,在发扬中创新,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多样,在促进煤炭生产、提升企业管理、推动科技进步、创建矿区文明、丰富员工文化生活等方方面面,都发挥了巨大而不可替代的能动作用,为煤炭工业科学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文化支撑。
煤炭文化建设是企业改革发展的一项重大基础工程,在长期的实践积累中逐渐形成文化共识,进而潜移默化为文化自觉。近年来,煤炭企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与难题,煤炭产能严重过剩,煤炭经营举步维巨,煤炭市场持续低靡,然而,煤炭企业广大文化工作者们,面对困难与压力,精神不疲软、斗志更坚,深入研究新形势下文化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认识和把握煤矿文化建设的特点与规律,把煤炭文化建设摆在与战略、管控并重的突出位置,坚持不懈地研究和推进文化融合创新,不断增强煤炭文化建设的针对性、实效性,在创新文化建设的思路和方式上有了新的转变,构建了超越文化、聚合文化的大文化格局与体系,以文化建设引领和支撑了企业的转型发展。
第一节 现实状况
(一)组织机构情况
在煤炭企业长期的转型发展与蜕变中,为适应煤炭文化建设的发展,煤炭文化建设以满足广大员工日益增长的物质与精神生活需求为主旨,不断地进行着自我的变革与发展,逐渐形成了各具特点的煤炭自主文化组织工作机构。
概括起来看,它们分别是:以企业管理为核心的管理文化工作机构;以强化企业安全管理为核心的安全文化推进工作机构;以思想道德建设为核心的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机构;以加强理想信念、党风党纪教育为核心的廉洁文化工作机构;以丰富员工业余文化为核心的群众文化工作机构。
这五大组织机构在煤炭文化建设上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工作侧重点虽不同,但工作目标是一致的。
1、管理文化组织机构。
企业管理文化是基于管理学与组织行为学的一种先进的管理模式,是一种文化认同,表现为一种从理念到规则的软、硬管理兼容,以“软”管理为精髓,以铸造企业自身内功建设为核心,实现从企业精神到企业社会形象的企业内外部互动,从而达到对企业的管理与再造。 现代企业文化强调以人为本和崇高的社会目标,并非刻意追求企业的最大化利润。而煤炭企业最突出的文化内涵与精神就是奉献,成为一个行业的代名词。
煤炭行业企业管理文化的组织机构分为两类:
一是中国煤炭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的企业文化学组。主要从事全煤系统企业文化的理论研究、成果发布、推广交流等宏观性研究工作。
二是各大煤炭集团以企业文化办(处)为主要牵头部门,成立的由企划处(科)、考核办等部门分工实施的工作机构。主要从事企业文化的推进与具体考核工作。
近几年来,煤炭行业各大集团紧紧围绕煤炭企业的特殊性,坚持以人为本,突出企业价值观和企业精神,人与物并重,以人为主; 软管理与硬管理兼备,以软管理为主。实现了企业管理功能的整体优化,充分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全面提高了企业的素质,增强了竞争力,使企业不断焕发出生机与活力。
它的基本职能:一是发挥导向作用,强化企业共同追求、共同价值和共同利益理念的灌输与渗透,引导员工自觉接受认同企业理念,提高员工的企业归属感,从而积极参与企业的各项活动,为创造良好的企业形象而努力工作。二是提升凝聚作用,通过企业员工的习惯、知觉、动机、期望等微妙的文化心理,沟通员工的思想和情感,使员工围绕企业的共同愿景,凝结成极大的群体合力,从而产生奋发进取的集体意识,焕发员工的能动精神,形成企业内聚力和向心力,最有效地推动企业生产经营的发展。三是突出激励作用,着力于激发和调动员工的荣誉感、责任感,使员工与企业共命运,为企业的发展尽力。四是严格规范作用,通过相应的规章制度规范员工的行为,使员工按照统一的程序、规则办事,实现企业的既定目标,将个体行为从众化。五是形成辐射作用,通过媒体等多种宣传工具传播企业文化、企业精神、企业价值观、企业伦理道德规范,通过产品提升企业的知明度,通过员工的言行,向社会传播企业的价值观、企业精神。
2、安全文化组织机构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是20世纪90年代安全科学领域提出的一项工业系统安全生产保障新对策,是安全系统工程和现代安全的一种创新思路、创新策略,也是企业事前预防的重要基础工程。煤炭行业是一个高危行业,安全成为这一行业的一个永恒主题,受到所有从业人员的重视关注,而煤炭行业的安全文化就是要在依赖安全技术、安全工程设施等重要的安全硬手段的前提下,更要充分依靠安全管理、安全法制、安全教育等重要的安全科学软技术,变长期以来粗放的管、卡、压强制手段,为更加重视观念、态度、品德、道德、伦理、修养等更为基本和深层的人文因素和人文背景。从本源上研究安全问题,从根上寻找安全的规律,通过安全文化的影响与塑造,不断创造和优化“人因工程”,从而大幅度地减少人因事故的发生。
煤炭行业安全文化的组织机构是一个复合性工作机构。一般分为三大类组织管理机构。
一是行政管理工作机构。各集团公司及生产矿,均以安全监督检察局(站)为牵头管理部门,企管处(科)、考核办、工资处(科)、培训处(科)等部门分责协同工作,主要从事对员工安全动态行为的考核管理;
二是以工会、文委、团委、宣传部、党办等党群部门为日常工作机构,联合工作,主要从事安全文化宣传教育工作;
三是以井口安全服务站、共产党员安全监督岗、安全质量监督员、安全岗员、安全网员、安全二道防线等各级安全员构成的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理的安全大文化组织架构。主要从事对安全隐患信息的反馈工作。
企业安全文化是一种超越工作意义和工时概念的非技术性安全对策,是落实法定的“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的综合性重要措施,是形成企业安全生产经营机制和这一机制有效运行的基础,是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与人文关怀并举、安全与效益统一的可靠保障,是现代企业安全文明发展的内在动力。
它的基本职能:一是强化员工安全认识。二是启迪员工安全思维。三是更新员工安全意识。四是规范员工安全行为。五是传播安全知识。六是推动安全生产。
3、思想道德文化组织机构
思想道德文化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灵魂,决定着精神文明建设的性质与方向。其目的就是培养“四有公民”(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提高民族素质。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培养共产主义新人的思想在中国当前阶段的具体化。煤炭行业精神文明建设归根到底是在提高员工的素质、素养上做文章,不断引导员工对自己的主观世界自觉地进行改造,从而提高员工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是实现煤炭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
思想道德文化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各单位的精神文明工作机构中涵盖了思想道德文化的工作机构。一般以党办为牵头单位,成员单位有纪委、组织部、宣传部、工会、团委、工资、计生办、科协、公安、保卫、爱卫会等。
思想道德文化工作机构的基本职能:一是弘扬主旋律与优秀的传统民族文化,努力培育员工群众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社会主义法制教育和共产主义理想教育。二是制定员工群众思想道德建设长远规划与年度计划,切实做到把思想道德规范有效地转化为思想道德行为。三是负责统筹整合企业的各类教育资源,组织协调各单位、各部门共同做好员工思想道德建设基础性工作。四是充分发挥各类教育阵地的功能,开办教育活动,帮助员工群众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五是认真开展法制教育与普法工作,培育先进、选树典型,用身边人教育感染身边人,形成良好的精神文明建设氛围,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4、廉洁文化组织机构
廉洁文化建设是新形势下深化国有企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的有效载体和抓手,是从源头上防止腐败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加强廉洁文化建设,努力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个人品德、家庭美德进行有机结合,是煤炭行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的一项重大基础性工作,让廉洁文化浸染到矿区、浸染到家庭、浸染到八小时以外。才能在全行业营造出“崇廉尚洁”的浓厚氛围,真正形成了“人人讲廉、人人促廉、人人敬廉”的良好局面。
廉洁文化的组织机构基本上都是以纪委牵头,监察部、信访、工会等部门协同配合。主要从事对党员领导干部的督查,纠正党员领导干部的违纪行为与不正之风。
廉洁文化工作机构的基本职能:一是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二是建立评估体系,实施绩效评估考核。定期与不定期对党员干部从业理念、心理素质、执政能力等方面进行全方位评估。三是建立廉洁监督公开通道,以党委牵头建立党务公开、矿务公开,以纪委牵头设立监督举报箱、公布监督举报电话,以工会牵头建立工资分配五上墙公开栏,积极鼓励员工群众参与监督。四是建立八小时以外的家庭监督,建立与领导干部亲属、子女沟通机制,形成家庭保廉、亲情助廉,筑牢拒腐防变的家庭防线。五是、建立舆论监督机制,通过媒体曝光、以起鞭策警示作用。六是建立廉政反腐专题教育机制,寓教于乐。
5、员工群众文化组织机构
群众文化建设就是通过示范性文化活动去提高人们的完善能力,通过占领文化阵地去吸引、诱导、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通过发掘、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遗产和引进先进的文化精华,向人们提供丰富而精美的精神食粮。让主流性群众文化较多地占领人们的余暇时间。群众文化建设中的一切工作均以群众正当的文化需要和满足这种需要的条件为转移。
目前全煤系统现行的群众文化组织机构均隶属党委系统管理,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构架。
一是从思想文化道德建设范畴划分,文化工作由企业党委直接领导,设立独立的群众文化工作部门。企业建立文联、文委、文体委等专门的文化工作部门,下设编制齐全的工作部室,如基层活动部、创作部、史志部、培训部、文化产业部等职能部室以及文工团、展览馆、体育馆、图书馆、俱乐部、活动中心等文化事业单位;文化工作部门配有专职的文化干部与工作人员,有专业对口的工作经费,有明确的职责任务,在企业党政直接领导下,独立负责地开展工作。
二是群众文化工作挂靠企业工会。群众文化工作虽然挂靠工会,但文化建设作为企业主要目标,由党政主持决策,工会组织牵头全面部署实施。工会应设有文体部、文艺部、文艺联合会等专职工作部门,配备专职文化干部与管理人员,辖管图书馆、展览馆、活动中心、俱乐部、文工团等文化事业单位。
三是企业党委主持,由工会和相关部门共同协调开展群众文化工作。一般由企业党委副书记统一协调,企业宣传部门及其他部门与工会一道共同承办文化工作。
员工群众文化工作机构的基本职能:一是组织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举办各种形式的群众文艺演出、文化展览、宣传展示、艺术欣赏等活动。二是指导和培养群众业余文艺团队和群众文化骨干,提升群众业余文艺团队与群众文化骨干的艺术水准。三是提供群众文化产品和服务。打造群众文艺精品、编辑出版图书、音像制品等各类出版物,传播优胜群众文艺作品。四是无偿为员工群众提供文化活动场所,开展文化志愿服务活动。五是推动群众业余文艺创作和群众文化理论研究,创办群众文艺报刊,开展群众文化学科理论研究,提高群众文艺的创作水平; 六是收集和发布群众文化信息。建立群众文化信息传输网络,建立群众文化资源数据库,及时发布和传播群众文化动态信息扩大群众文化信息的传播渠道,实现群众文化服务的社会化。
(二)文化队伍情况
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是先进性文化建设的必由之路。推动煤炭文化建设,队伍是基础,人才是关键。加强煤炭文化队伍建设,是实现煤炭发展战略目标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在提升煤炭文化软实力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时代价值。
煤炭文化建设队伍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煤炭文化队伍是指日常从事各类分项文化工作的各部门的工作人员,由专职工作人员(专业人员)和兼职工作人员构成。包括各类分项文化的各级管理部门、各级文化活动场馆、各级综合文体活动点以及各级群团组织专门设立的从事文化领导、组织、管理、服务的所有工作人员。
狭义的煤炭文化建设队伍,则是由各类分项文化单位中从事各类专业技术工作和管理工作的专职人员组成。
大致可分为如下几类:
第一类,文化管理队伍。由具有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专职业务人员组成,按所从事的专业(部门)分类,具体负责各分项文化的日常管理与相关考核。
第二类,文化宣传队伍。由各级企事业单位的群团组织的相关人员组成,主要功能是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展示企事业单位的形象与精神面貌,增强内部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一般由工会或相关部门进行了管理。
第三类,文化创作队伍。由各类协会的文化艺术家、企业管理家、各类专家学者组成,充分发挥其骨干的号召力与团队的影响力优势,有效地开展学习、交流、指导作用,推动文化建设水平的整体提高。
第四类,文化志愿者队伍。利用自己的时间、财力和文艺技能,自愿为社会和他人提供公益性文化艺术服务和帮助。从参与群体的属性上分为:个人型和团体型;从专业技能和人员结构上分为:专家型、专业型、特长型、支持型。
第五类,文艺爱好者队伍。根据自己的喜好与特长积极与企业、社区、社会上的各类有益文化活动。这类群体主要由员工家属及离退休人员构成,日常活动区域为社区、公园及开放性广场。活动的时间与内容没有明确的规定与限制,体现了自娱自乐的生活状态。
(三)文化阵地情况
受煤炭行业长期以来特定的地域环境影响,绝大多数煤矿均处于“大企业、小社会”的社区环境与文化格局,煤矿员工的物质文化生活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薄弱,因此,加强文化阵地建设,是满足员工日益增长的物质与精神文化需求,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础性工程,建设煤矿与现代企业地位相称的文化阵地势在必行。
1、综合性文化场馆
各大集团、矿(厂、处)均建有职工俱乐部、图书馆、展览馆、文化活动中心、体育馆、体育场、游泳馆、文化广场等大型文化娱乐场所,有条件的单位还修建了公园、娱乐园、职工休养院。
受建局时间、地域环境、企业经营形势乃至企业决策者对文化投入认识程度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制约,各煤矿大中型文化场所建设参差不齐。但基本能够满足员工群众一般性活动。
2、区科级文化阵地
区队(科、车间)、班组是企业的基石,活跃基层,活跃区队班组,是群众文化工作的立足点与着眼点,建好区队文化阵地则是“面向基层、活跃职工文化”的前提保证。
虽然多数煤矿区队班组的条件有限,但各级区、科、车间均建文化活动室,并配有音响、电视、图书、台球、乒乓球、康乐棋等必需的文体娱乐器材,订阅了报刊杂志,使职工“足不出户”,便能感知享受精神文化生活。其次职工公寓也建有文化活动室,配备比区队活动室更胜一筹的休闲文娱设施,使职工在休憩时间能够随时阅读、娱乐。三是有条件的区、科、车间还修建篮球场、羽毛球场,安装了健身器材等,并对室外场地进行绿化美化,从而做到最基层的煤矿区队均有文化活动室,有小型便捷的文体活动园地。
3、功能性文化社区
改善提高职工住宅环境条件,建设文明优雅的居民小区,是现代煤炭企业规划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煤矿文化阵地建设的新目标、新领域。各煤矿文联、文体委积极延伸工作平台,借助物业管理的良好机遇,主动参与职工生活住宅区的文化阵地开发,在居民生活区建立文化娱乐室、图书室、老年活动室,开辟篮球、排球、羽毛球、门球、台球、乒乓球以及健身等文化体育活动场地,并注重小区布局设计的文化艺术品位,造小桥流水,设回廊楼台,修草坪绿篱,置灯光雕塑,营造矿区内的现代都市民居小区景观,为职工家属创造优美的文化生活环境。
4、社会性娱乐场所
近年来,社会力量在矿区兴办的歌舞厅、 书报厅、音乐戏曲茶座、酒吧、网吧、咖啡厅等文化娱乐场所蜂拥而起;各类电脑、健美、化妆班,各类中老年学校,各类青少年美术、书法、舞蹈、器乐培训班也纷纷涌现,一方面弥补了企业对矿区街头闹市文化市场兴办鞭长莫及的不足,另一方面也增进了矿区文化阵地的生机活力。
第二节 基本成就
(一)管理文化大推进。
企业文化建设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不断得到企业界的响应与探索,极大地丰富了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理论。而煤矿企业文化建设研究推广是从2002年中煤政研会在对阳泉煤业集团精细化管理的调研中开始的,之后,中煤政研会选择了不同类型的11家大型煤炭企业集团,(其中有:大同、阳煤、开滦、新汶、平煤、峰峰、淄博、双鸭山、蒲白、神火等)组成了以人为本的精细管理课题组,先后经过现场会议推进、骨干培训、研讨交流,推动了全国大型煤炭企业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企业文化和人本管理,在全国煤炭激发出一派如火如荼的企业文化建设景象。
1、培育和弘扬了具有时代特色的煤炭企业精神。
培育先进的群体意识与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前提与基础。煤炭行业立足时代前沿,紧扣发展脉搏,运用先进科学技术,吸收优秀管理成果,构建了富有时代特征和煤矿特色的管理文化。
全煤行业从转变思想观念入手,着力培育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意识和价值观念的企业精神,成为煤炭行业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全煤系统各级煤炭行业广泛开展了职工思想大调查、企业精神大讨论等活动,为煤炭行业企业精神的形成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大同煤矿工人在半个多世纪的艰苦奋斗历程中,一直以敢打硬拼、勇重担而闻名,煤炭产量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8万多吨,发展到现在的过亿吨,他们确立的“勇于奉献、争创一流”的企业精神,就是他们奋斗史的集中体现,这一精神成为凝聚人心、激发斗志、推动企业改革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
石圪节矿风是在20世纪60年代国家处于极度困难、物质极度匮乏的情况下形成的精神财富,曾在全国煤炭行业产生过震撼人心的力量。潞安矿业集团在继续传承艰苦奋斗、勤俭办矿的石圪节矿风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发展,培育和形成了“更大更强更快更新”的企业精神,建成了全国第一个现代化矿区,创出了一条我国煤炭工业发展之路。
2、全面系统地推进了企业文化建塑工程。
从2001年以来,煤炭行业以大型国有企业为龙头,先后组建了企业文化办或企业形象处,对企业文化、企业形象进行总体策划、设计。重点从理念渗透、行为养成、REM精细管理、视觉识别系统等方面展开,构成了文化建塑的总体框架,实现了管理流程的优化与再造,推动了全煤系统以人为本的精细化管理模式。
一是开展了理念渗透活动。各大煤炭集团根据自身原实际,把企业理念做为企业文化的核心,围绕企业及员工的精神风貌,价值观和行为规范,精心编制了《企业文化手册》,创作了《企业集团之歌》、及视觉识别系统,对集团公司战略目标、战略方针、分项战略、6S基本行为规范进行了诠释。
二是实施了员工行为养成。以提高员工队伍的文明素养、培育精业敬业、尽心尽责的职业道德为目标,综合参照国内强优企业及美国、日本、德国等国外企业的员工行业养成要素,设定了符合煤矿特色和自身实际的员工6S基本行为规范,即整理、清洁、准时、标准化、素养、安全,并确定了基本的行为养成要素,明确了员工岗位行为禁忌,逐步改变了煤矿工人的形象。
三是推行了REM精细管理模式。以“日事日毕、日清日高”为基本目标,导入REM精细化管理,建立了全面覆盖的4E标准体系,推行了ABC三卡管理,对管理者实行了走动式管理,建立健全了精细化考核激励体系,形成了4E标准系统、看板管理和走动管理三大支持系统。
3、全面提升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全煤行业在管理文化上,引进借鉴国内外先进管理理念,在与煤炭实际结合中实现“聚变反应”,形成了具有中国煤矿特色的,以“五精”管理为代表的全面精细化、全面市场化的管理文化系统,实现了从粗放到精细、从行政命令到制度规范、从传统管理到文化管理的转变。可以说,各种特色管理文化的构建形成,是煤矿文化建设的最突出的成果之一。
神化集团神东煤炭公司在企业内部推行了“公司治理一流、战略发展一流、企业管理一流、技术创新一流、安全管理一流、企业文化一流”的世界一流标准,将管理文化融入到生产、经营、安全的全过程。中国平煤神马推进的“白国周班组管理”法,在简便、易行、实用的班组管理模式中,包含了深厚的煤矿文化底蕴和元素。冀中能源峰峰集团的“五精管理进现场、到岗位、入流程”的做法,提升了企业的现场管理水平。陕煤化黄陵矿业公司的“五加五岗位管理文化品牌”,把精细化管理的各项要素融入到岗位,形成岗位价值精细管理体系,促进了全员主观能动性的高效发挥。
(二)安全文化有特色
“安全文化”的概念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90年代初,国际核安全咨询组发表的“安全文化”专论,对安全文化的特征以及对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的不同要求进行了深入地论述,并提出了一系列安全文化建设的相关问题和定性指标,使安全文化这一抽象的概念成为一种有实用价值的概念。随之,安全文化在我国各界也逐渐延展开来。受煤炭行业艰苦性、高危性以及井下作业的复杂性所影响,煤矿安全文化建设早已成为一种约定俗成的共识,是安全生产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抓好安全生产,强化安全意识,提升安全素质,成为煤炭行业的一种自觉性特色性安全文化,不断推动着煤炭事业的创新与发展。
1、安全文化工作的主体作用日益突显。
全煤系统各大集团现已把安全文化建设工作真正纳入了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总体布局,做到了安全文化工作与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精神文明建设统一部署、同步实施、协调发展,加强了与党委宣传部门、行政教育机构、以及工会、共表团等群团组织的沟通和协作,初步探索和建立起了统一高效、协调动作的安全文化新格局,保证了安全文化建设工作的顺利推进。
全行业始终抓住安全这个永恒主题,把握安全生产规律,形成了包括安全理念体系、安全制度体系、安全监督管理体系、安全宣传教育体系等在内的安全文化系统,使安全意识根植于了员工心底,逐步实现了变被动安全为主动安全、变外部约束为自我约束,从根本上促进了安全生产。
同煤集团深入推行了“金字塔”安全系统管理和“六环五步”安全管理法,拓展丰富了“人人都是通风员”理念的内涵外延,大力推进安全示范岗、标准岗、精品岗创建活动,完善了“六员一防”群防机制,构筑了全员参与、全过程管理、全方位控制的安全工作格局。河南能源化工集团构建主动预防安全体系,全面推行以“安全零理念、一号工程、双基建设、三项机制、四大体系、五自管理”为主要内容的安全管理模式,国家安监总局、国家煤监局向全国进行了推广。山西焦煤集团群防群治的“六大安全文化宣教体系”、淮北矿业集团的“54321”安全生产体系、徐州矿务集团的“安全自主管理”等等,激发了安全内源动力,巩固了安全管理基石。
2、煤矿安全文化宣传教育培训制度日臻安善。
通过半个多世纪的实践与探索,煤炭行业已经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安全文化宣传教育模式、安全培训体系、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科学指导着煤矿的安全生产与煤炭开采。
第一,安全生产法制建设进一步加强。以国家《安全生产法》为总纲,针对煤炭行业的实际状况,先后科学制定出台了《煤炭法》、《煤矿安全监察条例》、《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煤矿安全作业规程》等法规条例,形成了一系列比较完整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第二,安全生产监管体制不断健全。2000年成立的国家煤监局,2001年组建的国家安监局,以及各省、市都组建的专业的安全监管机构,配置的专职的安全监管监察执法人员,从组织上保证了煤矿安全生产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督管理。第三,建立了安全生产问责制。特别是加强了对公务人员、国有企业领导人的责任追究,在国务院出台《关于特别重大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党政干部辞职的暂行规定》的基础上,从严明确了煤炭行业从业人员岗位职责,职权关系及责任追究。第四,建立和完善了煤矿职工岗前“三级安全教育”制度,完善了安全活动日、班前讲安全、安全宣誓、安全包保制度;第五,强化安全培训教育制度,强制性实施矿长资格证制度、区队长定期脱产安全培训制度;通过系统的培训,职工的安全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安全修养不断提高,促进了安全文明生产。
3、煤矿安全文化活动特色鲜明
用时代的要求来审视安全文化工作,用发展的眼光来研究安全文化工作,以改革的精神来推动安全文化工作。坚持安全文化工作,与时俱进,从形式和内容上不断创新,因势利导,使安全文化逐步深入人心,活动形式与内容不断丰富,形成了有亲近感,有影响力和震撼力特色安全文化。
一是以打造“安全生产月”和“安全生产万里行”品牌活动为主线。深入开展了“安全宣传咨询日”、“安全知识竞赛”、“送安全文化到基层”、“安康杯”竞赛、创建“青年安全示范岗”等活动,提升了员工对“安全发展”理念、安全生产政策法规,安全专业知识等的了解与掌握,增强了员工的安全意识,提高了员工的安全素质。二是用制度规范员工安全行为。各级煤炭行业都从实际生产的经验积累中,编制了一系列防止各类事故的规章制度,修订了各工种的操作规程和安全技术规程。严格落实职工上岗制度、岗前培训制度,持证上岗制度; 一以贯之地坚持开展了“反三违、查隐患、堵漏洞”活动,有效控制了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三是采用职工喜闻乐见的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开展了安全教育活动,促进职工安全行为养成。利用广播、电视、图书、报刊、板报、宣传栏、文艺汇演、专题讲座、培训班、研讨会、安全技能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宣传安全文化知识,讲授科学技术及学科建设理论,推广安全技术先进成果,使广大员工家属从多渠道、多层次、多方位受到安全文化的影响和熏陶,提高了职工的综合素质。四是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感化身边人,持续开展了事故案例教育、夫妻安全联保活动、孩子给爸爸的安全信等安全教育活动,效果明显。五是开展亲情教育。用心暖人,以亲化人。班前全家福、矿嫂井口服务站、矿工生日祝福等亲情化教育活动,拉近了矿工与亲人的距离,触动了矿工安全的自觉意识与责任感,成为煤炭行业安全文化的一个鲜明特色,在全煤行业唱响了“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主旋律。六是安全文化工作激励机制初步形成,定期开展煤矿安全文化作品征集评比活动,安全文艺作品展、特别优秀的作品推荐申报国家“五个一”工程奖。七是安全文化引入市场机制。对公众性、社会性宣教项目,逐步实现了市场化、产业化运作。例如,同煤集团探索的《三维安全动漫》创作,深受员工喜爱,起到了寓教于乐的显明效果。
(三)思想道德文化大提高。
思想道德文化建设是经济基础的反映,而不是脱离历史发展的抽象观念,是推动和谐社会建设,实现经济与社会文明同步发展的重要课题。长期以来,全煤系统坚定不移地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始终把精神文明建设作为物质文明建设、推动企业发展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与思想保证。
一是着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时代矿工,提高了全行业职工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这也是煤炭行业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各企业以学习型企业和学习型党组织创建活动、道德教育实践活动为载体,着力提升职工的综合素质,树立了敬业、奉献、诚信、文明,善学习、有修养、守纪律的新时期中国矿工的新形象。同煤集团扎实开展“道德同煤”建设主题教育活动,以“十好”、“十佳”评选为载体,大力推进道德同煤巡展活动,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同煤落地生根。京煤集团、山西晋城煤业集团深入推进学习型文化建设,用文化提素质、强管理、打基础、保安全,增强了企业软实力。辽宁铁法集团在员工中开展了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学《弟子规》,写道德人物、讲慈孝故事等活动,矿区处处呈现出尊老爱幼、邻里和睦、热爱集体、团结向上的文明和谐景象。中国煤矿文联开展的“寻找感动中国的矿工”活动,已经成功举办两届,展现了当代中国矿工的精神风采,在社会上反响热烈。
二是弘扬煤炭行业优良的文化传统,重点加强特别能战斗精神的教育和传承,积极开展“爱矿山、做主人、献身煤炭事业”的教育,并贯穿于文化建设的全过程。要高举特别能战斗、石圪节精神的伟大旗帜,将煤炭行业优秀的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煤炭企业管理结合起来,内强企业素质,外塑企业形象,增强企业凝聚力,激发员工创造力,提高企业竞争力,努力实现企业发展与员工发展的和谐一致,企业文化优势与竞争优势的和谐一致。要教育和引导广大员工特别是青年员工扎根矿山,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形成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艰苦奋斗、奋发进取、拼博创新,低碳生产,加快煤炭工业转型跨越式发展的步伐。
三是积极创建和谐文明矿区,把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基本要求贯穿到企业规章制度,融入到员工日常生活和工作。以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抓手,大力开展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活动。加强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自觉践行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道德规范。履行公民义务、家庭和社会责任,努力促进身心和谐、人际和谐、人与自然和谐,在矿区形成“知荣辱、讲文明、树新风、促和谐”的社会风尚,提高矿区的文明程度。
(四)廉洁文化有创新。
全煤系统把廉政教育作为廉洁文化的重要形式和反腐倡廉建设的基础性工程,始终摆在整个惩防体系建设的首位。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中,充分发挥教育、监督、改革、制度、纠风、惩处六位一体的有机功能,不断创新教育形式、搭建文化平台、营造廉政氛围,以“构筑思想防线”为先,以“自重自省自警”为主,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党员干部的廉洁自律的主动性、自觉性,在和谐的环境和高品位的文化氛围中,实现了对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和精神的再塑造。
一是构建了全煤行业廉政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建立健全廉政文化建设的领导管理机制、齐抓共管、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和科学严格的考评机制。形成了思想认识清晰、系统规划完整、教育氛围浓厚的廉洁文化格局。形成用制度规范从政行为、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机制。
二是构建了全煤行业廉洁文化建设的传播载体。创建了网络平台、整合了党建资源阵地、建立廉政文化宣传走廊、开展了廉政主题党日活动、开设廉政党课、警示教育。营造了浓厚的“廉荣贪耻”氛围。
三是构建了全煤行业廉洁文化建设的意识形态。建立了廉洁意识体系、相应的规章制度、基本的行为模式。形成了思想观念守廉、制度规范保廉、基本行为养廉的廉洁文化新模式。
思想是行为的先导。各企业以认真贯彻中央关于反腐倡廉的一系列重要部署和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重点加强理想信念、党风党纪教育和案件查处,结合煤炭行业实际,深入开展了理论研究和交流,用以指导实践。在完善规章制度的基础上,开展了企业廉洁风险自查和梳理,推动了廉洁风险防控体系的进一步完善。
同煤集团通过开展读书思廉、党课讲廉、典型倡廉、案件警廉、氛围促廉等活动,大力开展廉洁文化创建活动,充分发挥廉政教育基地的示范作用,全面推进“六权治本”廉政方案,营造了浓厚的廉洁文化氛围,促进干部员工廉洁从业、尽心履职。同煤集团党风廉政教育基地被命名为“全国百家优秀预防职务犯罪警示教育基地”。冀中能源集团构建了廉洁文化建设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实现了企业廉洁文化建设的换档升级。中煤建设集团根据施工单位点多、面广、线长的特点,将廉洁从业的思想融入到每个工作环节,抓好关键岗位的风险防控。山东能源龙矿集团积极开展廉洁文化“进机关、进社区、进家庭、进区队、进班组、进岗位”和“上街面、上桌面、上墙面、上页面、上台面”为主要内容的“六进五上”活动,用文化营造了廉洁反腐氛围。
(五)员工群众文化大发展。
煤矿文化艺术工作是煤矿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煤炭工业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多年来,煤矿文联及各级职工文化工作机构,坚持“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积极调整工作思路,拓宽工作领域,始终保持了煤矿文化工作与煤炭经济建设的同步发展,在更好地为企业改革服务,为煤矿职工服务的同时,形成了一整套富有煤炭行业特色的较为完善的文化艺术平台体系,推动着煤矿文化工作健康有序地向前发展。尤其是中国煤矿艺术节、寻找感动中国的矿工等大型文艺活动的开展,不仅在提振企业精神、鼓舞职工斗志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而且向全社会展示了新时期煤矿工人的精神面貌,为提升煤炭工业的科学化水平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1、大活动提升了影响力。连续举办了四届声势浩大的中国煤矿艺术节。以中国煤矿艺术节为契机,弘扬煤矿优秀文化,丰富了职工文化生活,展示和收获了优秀文化成果。煤矿艺术节是全国煤炭行业数百万职工参加的大型文艺活动,是丰富职工文化生活的一个极好形式,也是对一个时期煤矿文化艺术成果的集中展示。截至2013年,煤矿文联已经举办了四届煤矿艺术节。尤其是第四届煤矿艺术节,是在全国煤炭行业经济形势逆转,许多煤炭企业都面临经营困难局面的大背景下举办的。越是在行业面临困难的情况下,越是要给企业鼓劲,给矿工提供精神上的正能量,这是第四届艺术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本着节俭办活动的原则,文联将艺术节的十个单项活动全部放在了基层。在一年多的时间里,遍布各个矿区的各类群众性文艺活动达到1000多场,近百万人次的职工群众观看了各类演出和展览,享受着煤矿文化艺术大发展、大繁荣带来的丰硕成果。矿工们自己演,演自己,活动接地气,受欢迎,既锻炼了文艺创作队伍,又满足了职工群众的文化需求,这种群众参与的广泛性是其他形式的活动达不到的。每届艺术节都要推出一批精品佳作,第三届艺术节推出的歌曲《矿工万岁》,因为真实而艺术地反映了煤矿工人的心声而被广为传唱。第四届艺术节推出了《太阳花开》《守护》《中国矿工》等舞台节目及一大批书画艺术作品,这些作品代表了目前煤矿文化艺术的最高水准,体现出煤矿艺术创作的整体实力和良好的发展势头。
2、主旋律弘扬了矿工精神。连续举办了两届“寻找感动中国的矿工活动。以开展“寻找感动中国的矿工”活动为标志,向全社会展示了当代矿工的崭新形象。从2006年开始,为了让社会正确了解煤矿,全面提升煤炭工业的社会形象,展现当代中国矿工与时俱进、无私奉献的精神风采,煤矿文联会同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和全总能源化学工会联合发起了“寻找感动中国的矿工”活动。到2011年,这项活动已经举办了两届,在矿区和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关注和好评,发挥了很好的舆论导向作用。对于这项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的活动,中央有关领导和社会各界都极为关注。在首届“寻找感动中国的矿工”活动中,时任中央政治局常委的李长春在新华社宣传感动人物谢延信事迹的文章上做了“媒体应予宣传”的重要批示。时任全国总工会主席的王兆国就“好矿嫂”党素珍为矿工奉献爱心的事迹写了长达千余字的信件。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工人日报、中国煤炭报等全国数十家新闻媒体就“寻找感动中国的矿工”活动及有关人物进行了长达数月的宣传报道。中央电视台一套《当代工人》栏目和中央电视台十套《精品展播》栏目,连续7天播出了21名感动中国的矿工的先进事迹。感动中国的矿工谢延信、朱邦月,分别被评为2008年、2009年的感动中国的新闻人物。淮北矿业集团职工杨杰还当选为党的十八大代表,以谢延信、党素珍为原型的电视剧《好人谢延信》《黑金地的女人》在央视黄金时段播出,反响强烈。
3、走基层创造了文化活力。文艺志愿者走基层,送欢乐活动,推动了基层文化活动的繁荣发展。立足矿区,服务矿工,既是煤矿文化艺术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煤矿文联工作中一贯坚持的理念。近年来,基层文化艺术活动展现出色彩纷呈,百花争艳,各显其能,各具特色的喜人局面。春节、中秋节等节假日期间,整个矿山就是欢乐的海洋,艺术的盛会,每个企业都组织了形式多样的文艺演出,这已经是基层文化活动的光荣传统。大合唱、歌咏会是近年来基层文化活动中运用娴熟并深受职工喜爱的一种艺术形式,不同人群的组合,抒发着共同的心声,唱出了企业的士气,唱出了矿工的激情。同煤集团呈现出的大型主题文化活动气势恢宏、节庆文化活动丰富多彩、专题文化活动特色鲜明,基层文化活动向高层次发展、大众休闲活动广泛普及的繁荣局面,体现了煤矿文化建设的时代性。文化广场是基层文化活动的新亮点,无论是办公楼前的中心广场,还是社区和公园里的休闲广场,都是开辟出来的文化活动新天地。开滦国家矿山公园、大同晋华宫国家矿山公园的建立,使得百年老矿焕发了青春,让全社会领略到了文化艺术在煤炭工业转型发展中的神奇力量。这些令人目不暇接的艺术形式,这些遍布矿区每个角落的文化艺术活动,极大地丰富了煤矿职工的文化生活,同时也是我们立足矿区、服务矿工文化工作理念的生动体现和取得的丰硕成果。
4、协会活动丰富了员工生活。履行职能,增强活力,煤矿文联及所属各专业协会认真履行联络、协调、服务、指导职能,充分发挥了煤矿文联在文化艺术工作中的独特作用。一年一度的全煤文联工作会议,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推进了煤矿文化艺术工作。深入矿区组织的企业文化建设课题调研,了解了基层煤矿文化艺术的现状,为制定全国煤矿文化“十二五”规划提供了可靠的依据。煤矿文学艺术的乌金奖评选,全国煤矿的文艺汇演和书法、美术、摄影、集邮、篆刻展览,集中展示了煤矿各个艺术门类的创作实力,把优秀的作品和精湛的艺术奉献给了职工群众。煤矿作协组织的中国作家看煤矿,让社会上的名家了解了煤矿,宣传了煤矿。煤矿书协每年一届的书法精品展,各企业争相承办,大大提高了煤矿书法的整体水平。煤矿美协煤矿画院的组建和基层巡回授课,让基层美术爱好者结识了大师的风采。煤矿曲协和影视戏剧协会的“送欢笑到煤矿”文艺演出活动,给生产一线的矿工带去了欢笑。煤矿摄影协会和集邮协会举办的改革开放三十年展览,展示了矿山日新月异的巨大变化。《阳光》杂志作为煤炭行业唯一的文学类期刊,除努力提高文学版的办刊质量外,还新创办了《阳光》艺术版。发表、介绍了煤矿书法、美术、摄影、曲艺小品、舞蹈、集邮等方面的成就。中国煤矿文化网的开通,顺应了文化艺术网络化、数字化的时代发展趋势,扩大了舆论宣传的力度,为煤矿文化艺术活动提供了很好的展示舞台。
5、自身建设壮大了文艺队伍。经过多年的努力打造和精心培育,煤矿文化艺术平台已经成为全国煤炭行业加强煤炭工业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载体,其自身优势也越来越凸显。一是30多年的工作实践,煤矿文联已经形成了一整套富有煤炭行业特色的较为完善的文艺工作运行系统和运作模式。二是煤矿文联拥有一支阵容强大的文艺创作骨干和表演团队。各大集团公司都有自己的文艺协会,都有自己的文工团或演出团队,他们在煤矿安全文化活动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三是煤矿文联在策划、组织大型文化艺术活动的过程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无论是展览还是演出,对文艺活动的每一个环节都了如指掌,对每一道程序都驾轻就熟,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四是煤矿文联是中国文联的团体会员,与中国文联及全国产业文艺工作委员会有着良好的合作关系,与其他兄弟产业文联也有着密切的联系。
(六)文化的宣传与传播网络健全
煤炭文化除了自身的发现和发明以外,受所处地理环境、生活习惯、民族性格等诸多文化因素的影响,在其传播与宣传中与其它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也是煤炭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煤炭文化的自我宣传与传播成为一种活动现象,与煤炭文化息息相关,不可或缺,既展示了煤炭文化固有的属性与文化内涵,又推动了煤炭文化的发展与传播。是煤炭文化建设与发展中的一个有效组成分。它的广度与深度,是煤炭文化在整个社会文化发展水平的标志之一。
煤炭系统现已形成基本完备的文化宣传与传播网络与系统。有专一的组织机构、专业的传播系统、专门的宣传阵地、专职的工作人员,为煤炭文化的传播与交流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现行的煤炭文化宣传与传播网络分为三级。第一级是由煤炭工业协会、煤炭文联建设形成的。主要阵地有:中国煤炭报、中国安全生产报、《煤炭企业管理》杂志、《煤炭经济研究》杂志、中国煤炭新闻网、中国煤矿文化网、《阳光》杂志。第二级是由煤炭行业所属各大企业集团建设形成的。主要阵地有:各大企业集团报、网站、电视台及各类特色杂志与内部刊物。第三级由各大企业集团所属的生产矿井(单位)的文化宣传部分建设形成的。这类宣传与传播机构主要职责是上传下达。以报送各个单位文化工作开展情况与经验介绍为主要工作内容。
(七)文化建设突出成果
煤矿文联成立二十年来,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投入到为煤炭书写、为矿工讴歌的艺术实践,打造和推出了一大批思想性、艺术性俱佳的精品力作,攀登上了国家级艺术巅峰。 电视连续剧《黑脸汉子》、歌曲《矿山的女人》、《矿工老哥》、《桂林是我家》分获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和提名。同煤集团歌手王凤云获第七届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民族唱法(业余组)一等奖。平煤集团颜永江获第十六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平顶山煤矿的小品《安排》在中国“曹禺戏剧奖。小品小戏奖大赛”中获剧目一等奖。刘庆邦的小说《鞋》获第二届鲁迅文学奖优秀短篇小说奖。徐迅、刘俊、庄旭清策划创作的《恐怖在这儿流行》获第十三届冰心奖。平煤集团的小品《高效率的爱》获第五届CCYV小品大赛非职业组一等奖。小品《邻居》参加了中央电视台第八届小品大赛决赛。中国煤矿文联策划制作的长篇现实题材评书《黄钟不弃》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同煤集团的唢呐对奏《百鸟朝凤》、兖矿集团合唱团、淮南矿业集团群舞《瞧这帮鼓架子》、阳煤集团群舞《阳光骄阳》、冀中能源曲艺《百花盛开煤香来》分获第三届中国职工节民族器乐、合唱、舞蹈及曲艺小品展演一等奖。开滦集团的舞蹈作品《俏夕阳》获“我最喜爱的春节联欢晚会节目”歌舞类一等奖。同煤集团的群舞《掘进》获“追寻中国梦--庆祝新中国成立65周年全国产(行)业文联舞蹈精品展演”最佳作品奖。焦作煤业的摄影作品《红外幻境》获第十届中国摄影金像奖。中国煤矿文联报送的《温暖在心》、《煤海赞歌》获全国产(行)业文联摄影精品展览最佳作品奖。 多部邮集在中华全国集邮联举办的全国集邮展上分获大镀金奖、大银奖、银奖和铜奖。宋德全获第三届“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称号。
(六)形成了一些基本经验。
新中国成立六十多年来,我国煤炭行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煤炭文化建设也得到了各级领导的的高度重视,在继承中发展,在改革中创新,走出了一条具有鲜明特色的煤炭文化建设之路,回顾总结煤炭行业文化建设的基本经验,对于探索其文化建设的特点与规律,开创新世纪新阶段煤炭文化建设的新局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从煤炭文化建设的实践探索和历史发展来看,主要形成了以下基本经验:
——煤炭行业文化建设必须坚持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四个全面”,始终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煤炭行业文化建设必须牢固树立品牌意识,坚持文化创新、活动创新,始终把创造当代煤矿新文化作为追求的目标。
——煤炭行业文化建设只有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才能坚持正确的前进方向,才能真正做到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与传统美德。
——煤炭行业文化建设只有紧紧围绕煤炭工业建设的中心工作,融入生产经营和企业管理,才能发挥巨大而不可替代的作用。
——煤炭行业文化建设只有牢固树立立足矿区,面向基层、服务矿工的理念,才能让职工群众满意,才能发挥出文化凝聚人心的力量。
——煤炭行业文化建设必须坚持协调发展、齐抓共管的原则,始终坚持党委领导下分工协作的文化工作大格局。
——煤炭行业文化建设只有始终尊重煤矿工人的主体地位,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发展,才能挖掘出每个人的潜能和价值。
——煤炭行业文化建设只有在传承优良文化基因的基础上勇于探索,大胆创新,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第三节 存在问题
煤炭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煤矿工人为国家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也创造和积累了丰厚的文化财富。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煤炭行业始终坚持以先进的文化引领前进方向,坚持文化自觉、文化自信,不断用文化凝聚奋进力量,在自身的文化建设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和巨大的成就。然而,在其建设与发展中,仍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有待于大家去探讨解决。
(一)组织管理力度不够。
1、煤炭行业文化建设的发展不够平衡。部分企业缺乏推进煤炭行业文化建设的主动性与自觉性,其管理者对煤炭行业文化的认识不到位、抓落实力度不够。
2、个别企业及其领导对文化建设工作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在理解上存在误区,甚至把文化建设理解为只是政工人员的工作职责与范畴。
3、部分基层文化组织机构不够健全,文化队伍势单力薄,随着企业兼并重组,甚至出了萎缩与缩减的趋势。
4、受煤炭经济大形势的影响,用于文化建设的日常活动经费与资金略显不足。
5、文化建设与生产经营管理同一性仍需提高与加强,不少企业与其自身的发展战略和生产经营管理工作在一定程度上有脱节,存在形神不统一和“两张皮”的现象。
(二)活动创新缺乏自觉。
1、缺乏煤炭行业文化传承的自觉性。有的企业照搬、嫁接一些其他行业或是国外看似新奇的文化内容,很难与本企业融为一体,影响了煤炭行业文化的推广与延续。
2、存在文化实用主义的倾向。有的企业认为煤炭行业文化就是井口的几句口号、几幅标语,就是节假日的几台文艺节目,将文化建设作为点缀。
3、在核心价值体系和煤炭精神方面,还没有形成共识,概念上也存在模糊不清的现象,对本企业的精神缺乏理性、准确的总结和提炼。
4、煤矿文化艺术创作还缺少突出反映煤炭工业历史进程的艺术精品。
5、文化建设的创新意识有待提高,特别在在重大体制性调整和变革时期,文化的引领作用不够明显。
(三)阵地建设有待改善。
1、煤炭企业的文化场馆、设施、设备等硬件建设与员工群众文化活动的需求尚有距离,有待进一步改善。
2、随着矿区与社区的分离,矿区文化活动阵地闲置,社区文化阵地不足的矛盾突现,文化阵地与设施的大转移成为当务之急。
(四)文化队伍后继乏人。
1、煤炭行业文化队伍呈现青黄不接的现象,尤其是煤炭文化管理的战略型人才缺乏,煤炭文化理论研究队伍和文艺创作队伍,后继乏人。
2、文化建设缺少领军人物,文化队伍凝聚力不强,工作忙于应付,影响了队伍的自身建设。
(五)制度建设不够完善。
1、文化人才评估制度不完善。人才评价体系尚未构建,评估主体不中立,评估客体不全面,评估标准不科学,还没有真正形成靠市场机制、靠科学合理的分配政策来调动人才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意识。
2、各类文化建设与发展中,独立性太过强烈,彼此协调、交流互容不够理想, 缺少指导性的统一规划与制度设计,形成单打一的局面,影响了煤炭文化建设的整体推进与发展。
煤矿文联动态
-
11月19日上午,第十一届全国煤矿文化管理干部和文... [详细]
-
10月18日,由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中国煤矿文化艺术... [详细]
- 2024年《阳光》杂志工作会议在泉州…
- 川煤杯2024年“煤炭纪实”报告文学…
- “中国平煤神马杯”第三届全国煤矿…
- “山西焦煤杯”第二届全国煤矿文化…
- 中国煤矿文联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在…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