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文三等奖:浅析煤矿文化面临的挑战和战略定位
摘要:煤矿文化以煤炭企业为载体,伴随着煤矿开采而生,随着经济发展,煤矿文化也随之繁荣,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体系(安全文化、廉政文化、美德文化等)。当前煤炭市场持续低迷,煤炭企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考验,煤矿文化繁荣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习总书记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和“十三五”发展规划对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为煤企文化发展指明了方向,如何在当前形势下帮助企业走出困境,增强凝聚力,更好的发挥企业文化所具有的正能量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对煤矿文化进行全新的战略布局,走出一条具有时代特色的煤矿文化繁荣之路。
关键词:煤矿文化 挑战 战略定位
煤矿文化是煤矿企业在解决生存和发展的问题过程中形成的基本游戏规则,被大家认为有效而共享,并共同遵循、自觉维护,它维系着煤矿企业的持续发展,集中反映了煤矿企业的关键价值。文化是无形的,像空气一样渗透到企业的每一个角落,若将煤矿企业比喻为一棵“树”,那么其企业文化则是树的“根”,虽然“根”长期埋于“树”下,植于土壤深处,不会引人关注,但不可否认,根系的纵深度决定着枝叶的繁茂,其健康也实质性地影响着枝叶的繁冗,从最直接的角度来评价——“根”决定了“树”的寿命。
一、当前煤矿文化面临的挑战
煤矿文化源于煤矿,伴随煤炭企业而生,但不会随着煤炭企业的消亡而消失。当前瞬息万变的世界市场,煤炭在能源结构中的地位受到威胁,面对煤炭市场的寒冬,煤企纷纷遭受重创,以煤矿企业为载体依托的煤矿文化也受到来自多方面的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煤矿文化建设的主要资金来源受限
素有煤炭行业“风向标”之城的环渤海动力煤价格(“BSPI”)指数首次跌破400元大关。由于煤价持续走低,2015年上半年,全国大中型煤炭企业亏损面已达70%以上。山西作为中国的煤炭大省,截至6月底,煤炭行业连续12个月亏损。吨煤利润从去年的“不到一瓶矿泉水”跌到“挖一吨煤亏十元”。
面对如此严峻的煤炭形势,各大煤企纷纷开源节流,采取财政紧缩等措施,对企业文化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也随之降低,对开展文化工作是相当不利的。
2、煤矿文艺工作者待遇需要提高
文化的繁荣离不开文艺工作者,习主席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明确提出;“要尊重文艺工作者的创作个性和创造性劳动,政治上充分信任,创作上热情支持,营造有利于文艺创作的良好环境。”
煤炭企业多是以生产任务为首要目标,以产量来衡量管理水平,煤矿文化建设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又遇煤炭市场遭遇寒冬,文化工作者的待遇更是得不到很好的保障。甚至部分煤企更是彻底忽略文化建设,煤矿文艺工作者得不到重用,发展空间受到限制,极大的打击了文艺工作者的创作热情,同时导致部分优秀的文艺人才流失。
3、煤矿文化面向的受众范围有限
这里的煤矿文化的受众包括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直接面对的受众群,主要是煤企职工。煤矿工人过去给人们留下的印象是:“朴实的人生追求,憨厚的人格特性,低浅的教育经历,闭塞的阅历视野,散漫的行为习惯,简单的劳动技能,艰苦的工作环境,沉重的生活负担。”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煤企文化的熏陶,从“没文化”到“煤文化”的变迁,这一现象已发生极大的转变,但不可否认的是过去煤矿作为粗放型生产行业,产业结构和管理模式还是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煤矿文化的受众群体,煤矿文化的所面向的受众群体,接受程度更多的是与个人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联系在一起,在直接受众群里就有一定的局限。
另一方面是煤企职工以外的受众群。文化无界限,更无优劣之分,煤矿文化能被不断的传承与发展除了自身所具有的特质和文化价值外,稳定的受众群也是不可缺少的。但煤矿文化的自身属性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受众范围,煤矿文艺作品所反映的内容和主旋律都是煤炭行业,虽然随着国家对能源的重视程度和煤矿文化的传承发展使更多的人了解行业,但仍有相当部分人对行业比较陌生,受众的关注程度不够高,因此在面对煤矿文化的接受程度和接受范围上就受限,从而导致煤矿文化圈的扩散缓慢而且相对分散。
二、煤矿文化的战略定位
财富不能创造文化,文化却能为煤矿企业创造财富。于煤矿企业而言,打造煤矿企业文化犹如播种,播下什么样的种子,便会结出怎样的果实。而合适的煤矿企业文化,将会有效支撑煤矿企业战略,让煤矿企业永葆持续性竞争力。煤矿文化直接关系到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因此迫切需要对煤矿文化进行全新的战略定位,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煤矿文化建设不能过度依赖企业,要创造自身价值
繁荣煤矿文化不能仅依靠企业,过去煤矿文化以煤企为主要载体,服务企业,文化活动的开展都离不开企业在资金等方面的支持。如今新形势下面对煤炭市场困境,煤矿文化建设应逆流而上,帮助企业增强凝聚力,输出正能量,不能因为开展文化建设过程中的不得当给企业增加“负担”。更不能片面的忽视煤矿文化的作用,文化建设工作开展的合理得当还会为企业创造价值。具体可通过以下途径来实现:
(1)煤矿文化产业化,实现文化价值和商业价值的“双赢”。
煤矿文化产业化,并不意味着文化本身的“味道”变了,文化是一种价值认同,属于精神的、宏观的、长远的和内涵的层面;资本当然也是一种价值的认同,但是属于物质的、微观的、现实的和技术的层面。但是,一切精神反映到物质上都不可避免地变为了消费品。
技术和商业手段的进步带来的大规模复制生产,一方面为煤矿文化传播、消费和享受提供了基础,另一方面,利益的产出也激励了优质内容的涌现。所以,文化产业化是艺术与商业、技术的结合,企业发展,艺术进步、创造力要被解放,文化产业化可以更进一步繁荣文化。
采取商业化运作模式,可广泛的吸收资本,发挥资本市场的灵活性,可有效的解决在文化建设过程中资金等问题,完全不会给企业带来“负担”,同时通过文化产业的输出还可以为企业创造经济价值。
(2)积极发展煤矿文化创意产业,建设文化产业园,用文化创意拉动经济,利用煤矿现有的优势条件全方位的传播煤矿文化。
“十三五”发展规划大力倡导文化产业等新兴产业的建设,煤矿企业有着丰富的能源、土地、物流等现有资源,交通便利,加之企业本身的品牌效应,这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建设文化产业园区提供了有利条件。因地制宜的利用煤企现有的资源建设煤矿文化产业园区,可同时发展多个项目包括:矿区生态旅游、植物培育及中草药种植、滑雪场、高尔夫球场等,涉及范围广,涵盖内容多,将煤矿文化产业链进一步延伸。
2、进一步丰富煤矿文化内容扩大受众群体
煤矿文化源于煤矿,但要“超越”煤矿。煤矿文化伴随煤炭企业而生,但不会随着煤炭企业的消亡而消失。文化无界限,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煤矿文化可以在保持特色的同时朝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内容和形式都需要改革创新。
创作内容上仍以煤矿为主体,同时广泛融合其它题材。积极调动发挥煤矿文艺工作者的创作热情,激发创作灵感,鼓励其创作出更多优秀的文艺作品,引起更广泛的关注,增加受众群体。
"互联网+"概念被提出之后,更是给各行各业指明了方向,煤矿文化要扩大其影响力必须借助先进的平台,同时可以新的形式进行传播如:网络文学、游戏、视频、微电影等。煤矿企业可凭借各自资源、技术优势多元布局传播煤炭文化。
结束语:煤矿文化的打造需要推行内、外部的一致性,从表象文化到制度文化,再到理念文化,这是大部分煤矿企业推进煤矿文化建设的路径。对于煤矿企业而言,合适的煤矿企业文化才会为煤矿企业创造有效的能量,而煤矿企业文化的打造却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经过不断的改良与再培育,而每一次改良均是对其整体性与一致性的修复,只有当培植出的煤矿企业文化达到内部与外部的和谐一致,才能最终开花结果。
参考文献:
[1]《企业文化建设思路策略》
[2]《煤矿文化的变迁》
煤矿文联动态
-
颁奖仪式现场12月13日,由中国电影家协会网络电影... [详细]
-
李媛媛:一篇用了心、下了苦功的文章不会辜负作者... [详细]
- 《“特别能战斗”新时代煤矿工人之…
- 煤矿邮协3部作品在中国2024亚洲国…
- 首届产行业文联文艺志愿服务座谈联…
- 川煤杯2024年“煤炭纪实”报告文学…
- 第十一届全国煤矿文化干部高研班正…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