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奉献新井建设
在安徽北部的淮北平原上,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末,老一辈矿工人拉肩扛,用汗水在这个被人们称之为“安徽的西伯利亚”的贫瘠、荒芜的土地上,开发建设了一对对矿井,艰辛、困苦、执着、奉献,创业兴起了皖北煤城——淮北市。斗转星移,随着50余年的开采,淮北矿区10多对矿井,逐渐步入衰竭期。
进入新世纪,淮北矿业的决策者们审时度势,吹响了大投入、大开发、大跨越的号角,新一轮矿井开发建设的战役,在闸河煤田西南广阔的土地上打响,7年建成8对矿井宏伟愿景,激励着矿区数十万职工家属,也吸引来从高校毕业的“天之骄子”,奔赴新区,加入新井建设队伍中,投身到火热、紧张的施工建设中,几年来,他们用知识、智慧、激情、青春和汗水,使一座座现代化矿井拔地而起,邓思卫这个本科毕业生就是他们其中的一员,这里讲述的便是他在新一轮创业中的平凡故事。
奉献、责任见精神
“我是一名普通党员,刚刚走出大学校园步入工作岗位,在新的人生转折途中,我要把所学知识更好地应用到实践中去,为淮北矿区建设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不辜负党对我多年的教育和培养。”这是淮北矿业工程建设公司安创项目部助理工程师、共产党员邓思卫常说的一段话。
邓思卫今年29岁,是西南科技大学土建工程学院2005届本科毕业生。2005年7月毕业后被分配到安创项目部工作。从走上工作岗位的那天起,小邓便整天身着工装同工人们摸爬滚打在一起,不怕脏、不怕累、不怕苦,从思想上彻底放掉了大学生架子,受到领导和职工们的好评。工作中有人问他:“小邓,你是一个堂堂大学毕业生,同我们一样出力流汗干活不觉得大材小用吗?”他莞尔一笑,说:“大学生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地方,只不过多读了几年书,多掌握些书本知识,但实践知识相当贫乏,必须通过辛勤的劳动,才能不断丰富自己的实践知识,我想,这是每个毕业生必须要经过的过程,只有如此,才能使所学的知识有用武之地,有所作为。”一席话说得工友们连连点头。他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去做的。他所在的项目部是一个担负着井下、井筒和高空等工程施工的队伍,工作可说既险又重,既脏又累,并经常和有害、有毒物质打交道,但小邓从不去计较。赶上矿区跨越式发展的大好机遇,工作近6年来,他已经参加施工了大型井筒装备6个,井下主排水泵房及变电所2个,选煤厂1个,现在正与一线职工摸爬滚打在青东矿东翼风水管路及西四皮带机工程施工现场。
转战南北,野外流动施工是小邓所在单位的工作特点,2006年春节期间,他就和职工们放弃和家人的团聚,一起进住到了杨柳煤矿井筒装备安装工地,并负责工程施工技术工作,白天与职工们并肩施工,晚上和工程施工技术人员一起制定施工措施计划,有时,为了一个施工中遇到的难题,他和其他同志常常要加班延点到深夜。由于副井井筒装备内需安装罐道,管路、电缆支架以及梯子间等,材料及构件多而杂,且井筒作业的工序又多,现场施工班组人员对井筒材料、构件又不是很清楚,经常出现找不到或找错材料、构件的情况,为了保证工程进度,班组施工过程中,快速找到所需的材料和构件这一问题,就成了摆在小邓等技术人员面前的一道难题,现场的班队长及工人面对这杂乱无章的构件看着直摇头。小邓根据图纸和现场实际,把构件及材料进行归类,并在构件上用排笔编上号,注明用在那个地方,做到工人到现场一见就知道搬那一个,对各种材料进行归类列成清单,并在备注内说明用处以及怎么用,这个看似简单的措施,解决了很大的问题,以前是很多人都不知道材料及构件安装在什么位置,现在只要拿着清单和根据现场构件的标记,人人都能够轻而易举地把需要的材料及构件找到并搬运走。为了方便施工和职工找构件,小邓自己抱着图纸,拿着油漆,冒着凛冽的寒风在材料场上认真的对每一个构件仔细的核对,并做好标记。有时手冻得的发红发僵,有人就问小邓你没有必要那么认真,可以让别人帮忙,或等天气暖和以后再来核对,小邓笑笑说:“我辛苦一点没有什么,材料构件要是弄错了,那可就影响工程进度,让大家多出力、多流汗了,我多忙一会,多累一会,施工时可就省心多了,工程进度也就快了。”在平常的施工劳动中,他苦、脏、险、重抢在先,干在前,有一股“拼命三郎”精神;在抓工程业务技术及安全、质量等管理上,也是毫不含糊。
“技术和安全质量是工程施工的前提和命脉,是大事,是施工的重中之重,来不得有半点马虎”这也是他一句“口头禅”。在工程技术、安全和质量上,他一丝不苟、钉是钉,铆是铆,铁面无私,工程施工再紧,从不放松。由于管理顶真,他负责的施工项目,工程质量合格率100%,优良品率达85%以上,技术资料管理达到相关标准要求,2006年以来,先后有多项工程被评为优良工程。2007年杨柳矿副井井下泵房与变电所安装工程、2010年青东矿副井提升系统安装工程均被评为矿区优质工程,2010年青东矿副井提升系统及井筒装备工程被中国煤炭建设协会评为“太阳杯”工程,受到嘉奖。
从踏上工作岗位之日起,他始终奋战在新区建设工地上,敬业奉献,埋头苦干,用一名共产党员的模范行动影响着周围的同志。在接受实践锻炼的日子里,他不但积极参加各项施工劳动,而且为所在项目部开展技术创新、质量管理等工作,献计献策,他还结合自己在大学所学的专业知识,围绕工程建设、安全生产、质量管理,与职工们一起进行技术改造、制作,服务施工建设,在井筒装备安装工程中,需要大量钢丝绳头,对此,他萌生了制作插绳机的念头,于是,他认真查阅了大量有关资料,深入工地进行了细致的调研,并与项目部QC小组一道,反复计算、反复试验,一步步摸索,为此,他不知度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耗费了多少精力,最后终于试制成功,并已正式投入到施工之中。对此,他没有伸手向领导要过一个加班费。目前,他又在积极琢磨新的技术创新课题。小邓就是这样,默默无闻,在平凡的岗位上,把自己所学知识无私地奉献给了他所热爱的矿区建设事业中,用自己的模范行动,显示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呈现了一名新时代大学生的价值。由于表现突出,成绩显著,近年来,他先后被淮北矿业、工程建设公司评为“矿区优秀毕业生”、“优秀共产党员”、“安全明星”、“优秀青年安全监督岗员”,2009年度,被淮北矿业授予“劳动模范”光荣称号,2010年又被公司提拔为安创项目部副经理。
这些成绩的取得,凝结着他对事业追求的心血和汗水,凝结着他对煤矿建设事业的钟爱,然而,选择投身淮北矿区建设也是事出有因。
孝心、牵挂促选择
2005年毕业的大学生特别多,找工作就已经不像以前那样是卖方(大学生)市场,大家可以挑好的单位,而是大家为了一个以前不怎么好的工作岗位,都暗暗较劲。由于邓思卫就读的西南科技大学土建工程学院所在地是四川第二大城市绵阳,绵阳也是一个科技城,可以说是一个风景秀丽、物产丰富、全国文明卫生城市。而生他养他的地方是一个脏、乱、差的小县城。他梦想着一定要进入大城市生活、工作。从进入大学校门的哪一刻起,他就时刻准备为将来进一家好单位而努力学习。大四上学期,大家都开始忙着找工作,相互之间也交流着找工作的经验。一次他打电话回家,给母亲说自己准备留在四川工作,母亲在电话那头停顿了很长时间说:“你工作地方离我们那么远,等将来我老了去看你多不方便,还得坐火车受罪。”此刻,他明白了父母对自己的爱,只是更希望他离他们更近一点。经过一翻思想斗争,他确定找一个尽量离家近的单位。这就大大限制了他的就业范围,并增加了他的就业难度。以前从来没有想过将来要与煤炭行业打交道。他的家乡在淮北、淮南两个矿区之间,矿区工人的辛苦和危险他是有所耳闻的。看到同学们一个个都签了就业协议,他心里也是痒痒的,加上就业压力大,当时就想着只要离家近有工作就行了,他一天比一天坐不住了。而来他们学校招聘的安徽的单位少的可怜。上网投安徽扬子集团简历,对方已经有意向用他,就是让他到那边面谈。由于经济原因,他还是决定在寒假期间回家时去一趟。一天他的同学告诉他,安徽有单位来他们学校招聘了,他的机会来了。人出了安徽就是老乡,他和招聘的主任谈了很长时间,招聘主任最后说:“寒假你可以先看看,不合适你可以走。”为了不错过这次就业机会,他还是把上回就业协议给了人家。就这样他成为淮北矿区建设的一员。
事业、亲情总失衡
原本以为参加工作以后,可以有更多的时间来陪父母和孝敬父母,参加工作以后,他才知道自己想错了,由于赶上淮北矿区大跨越、大发展。小邓所在的项目部更是承担着煤矿大型机电设备安装,开始时还能一两个月回老家一趟,随着工程进度加快,有时半年都不能回家一趟,参加工作近6年了,就回老家过了一次春节,其它全是在工地上和一线职工一起过的。父母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工作单位离我们近是近了,但一年还是见不到儿子几次面,还不如以前上学好那,寒暑假还可以在家过一两个月。现在每次回老家只能过上一两天,单位就会打电话催促回工地,母亲就很无奈的说,工作忙就赶紧上班吧,别耽误了工作。
参加工作几年来,他把所有精力和时间都奉献给了新区建设上,在考勤簿上,他的名字后找不到一个“休”字。为了自己喜爱的事业,他在家待的时间并不多,更谈不上尽多少责任。他的妻子说:“我们在一起谈恋爱的时候,他就很少来陪我,看到别人一对对的在一起有说有笑,我心里就不是滋味,他整天只知道在工地忙工作,有时工程紧,他在工地待上两个月不回家也是常有的事。更谈不上分担家务事了,家里的活他是一点也顾不上。我们经常为了他休班的事而争吵,他总是说工程工期紧,工地的活多,需要办得事也多,等干完这个工程项目后就回家休班,干完这个项目后下一个项目又接着来了,一直拖着不能回家休班。
为了工作,他更愧对自己的父母。2009年3月的一天,他接到蒙城老家的电话,说他母亲被医院诊断得了脑瘤,需尽快动手术,由于当时忙着青东矿井下主排水泵房、变电所的招投标,他没有时间回去陪护自己的母亲,在忙完招投标以后,他拖着疲倦的身子赶到徐州二院,此时他母亲正准备进手术室,他见到母亲时,眼泪情不自禁的流了下来,他故作坚强的样子,安慰母亲说:“妈,你放心吧,你不会有事的。”
手术很成功,当看到母亲带着倦意从手术室推出来,他提到嗓子眼的心终于放了下来。他没能在母亲病床前尽孝,而是当天下午就赶回施工工地。
作为丈夫,他深爱着妻子;作为儿子,他深深爱着他的父母,但在家庭与事业这座天平上,邓思卫永远偏向工作,唯有工作至上。矿区开发建设让他青春更加闪光,使他在实践的道路上,不负青春好年华,不断谱写新的篇章。
煤矿文联动态
-
202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国煤矿文联走进山西古交市... [详细]
-
【广泛深入开展文艺志愿服务活动】在2024年元旦、... [详细]
- 中国煤矿文联“万福迎春”文艺志愿…
- 中国煤炭报:川煤杯2024年“煤炭纪…
- 第六届中国煤矿艺术节“淮北矿业杯…
- 《“特别能战斗”新时代煤矿工人之…
- 煤矿邮协3部作品在中国2024亚洲国…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