搏击煤海显本色,朴实无华铸辉煌
——记郑煤集团优秀共产党员、超化煤矿综采队队长吕松亮
28年,他月月出满勤、班班干满点,把全部的爱献给了矿山,献给了他挚爱的煤炭事业,被誉为“矿山老黄牛”。
28年,他先后主持和参与的9项重大科技成果分别获得省、市和集团公司科技创新奖,为企业创效上亿元,被誉为“三软”煤层“综采专家”。
28年,他甘为人梯,培养综采技术人才319名,遍布百里矿区,他所在的区队被誉为“黄埔军校”。
他就是郑州煤炭工业集团超化煤矿综采队队长吕松亮。憨厚朴实的吕松亮从外表上看平凡而又普通,然而正是这位看似平凡的队长,带领综采队全体职工创下了不平凡的业绩:连续五年刷新全国“三软”不稳定煤层综采放顶煤最高纪录,连续六年实现安全生产。
做一个踏实的矿工,奉献自己的光和热
让我们把时光倒回到28年前。那时吕松亮刚到米村矿综采队上班不久,这一天,正在运行的综采机突然停了,无论怎样摆弄也没有反应。跟班队长和技术员都束手无策,曾经当过物理教师的吕松亮更是心急如焚:停一天就是耽误生产上千吨煤呀!他暗下决心,非要钻出个道道不可。他找来《综采技术》《液压传动》等专业书籍带到井下比照着学,弄不懂就向老师傅请教。为了积累经验,吕松亮专门自制了故障处理手册,每一次故障检修,他都认真记录故障原因,处理方法等。日积月累,他的经验越来越丰富,综采设备再出现故障,他都能做到手到病除。吕松亮的名声渐渐传开了,成了矿上有名的“综机大夫”。
做一个技术型矿工,当豫西综采排头兵
"干综采,没有技术不行"这是常挂在吕松亮嘴边的话。1994年,吕松亮调到超化煤矿综采队。当时超化矿刚刚投产,虽然煤层厚,但受豫西“三软”不稳定地质条件限制:煤层软、顶板软、底板软,综采月产量始终在7万吨左右徘徊,这也是全国“三软”煤层普遍存在的难题。吕松亮通过多次现场勘查和论证分析终于找到了症结所在,他建议在综采支架中加装端头过渡支架,把中间支架的高度和长度分别增加300毫米,支架的顶梁由1.44米增加到1.5米,使之接近于端头支架。经过改造后的支架减少了挤架、咬架现象;对侧护板进行加固后,死架问题彻底解决,底座也能提起来了,减少了大量积煤和损坏后部电机设备可能。通过这两项改进,拉架速度进一步提高,综采队月产由7万吨增加到15万吨,最高达到了19万吨。
要干好综采,支架拆除也是重要一环。过去拆除综采支架都要把设备“大卸八块”,十几个人一班才能拆一架,既费力又容易出现安全事故。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吕松亮先是设计了“背顶提底座装车法”,使效率提高了3倍。几年后,他又研发出一套“千斤顶吊座整架装车拆除”工艺,这种工艺安全、快捷,3个人一班就能拆六架,使拆除效率提高了10倍,创下了全国“三软”煤层综采支架拆除最快纪录。
"专家"队长带出了一个科技团队。在吕松亮的影响带动下,综采队涌现出了“全国十佳优秀班组长”盛连众、“综机大夫”赵文全、“机电大拿”李喜林、“首席员工”刘湖池等319名技术能手、技术状元。综采队也先后荣获全国“三软”不稳定煤层综采冠军队,高产高效创水平综采队、“全国煤炭工业先进集体”等称号。
做一个冲锋在前的干部,迎着困难上
在开采21072(东)综采工作面期间,由于该面为复采面,地质条件奇特,像一口斜放着的大锅,上下副巷是锅沿,工作面中部底板凹陷,于是顶、底板水向中间汇集,工作面成了“游泳池”。吕松亮眼看着厚厚的底煤,心急如焚:是采,是弃?要是采,这在全国“三软”煤层还没有先例;可是,如果弃,下面几十万吨煤丢掉实在可惜。吕松亮决心攻克这道难关。他在井下反复思索,一呆就是几十个小时。要想虎口拔牙,要先治水,他用管子将水引入盲巷,科学排出。随后他根据工作面底煤较厚和设备可承受最大弯曲度等实际,采取工作面大幅度落底法,果断打破常规,不断增大运输机折曲度到9-13度,科学调整生产工艺解决了支架走斜、挤架,溜子错槽、负荷增大等一个个技术难题,终于把“锅底煤”收拾得干干净净。这一创新,硬是多从“锅底”挖出原煤80多万吨(设计储量36万吨),为企业创造利润近1亿元,此技术也得到了前来视察的国家安监局领导的高度评价。
做一个职工信得过的党员,为党旗增光添彩
缓缓启动的大客车分开了一双双紧攥着的手。“再见,吕队长!”“你们一定要好好干,为超化矿争光!”“吕队长,您一定要保重身体……”男儿有泪不轻弹。可此时此刻,车上34位硬汉子却都潸然泪下。这是2008年8月26日发生在郑煤集团超化矿明珠广场感人的一幕。
肩负着光荣的使命,从综采队抽调出的34名精兵强将,踏上了奔赴赵家寨建设新矿井的征程。车缓缓离开了矿院,车上的弟兄们还在含着泪水望着、望着。他们舍不得离开朝夕相处的队长,舍不得这情同手足的兄长。
集团公司“首席员工”李保伟不会忘记,是吕队长手把手地教,把他从一名一窍不通的青工培养成为享誉百里矿区的技术大拿、首席员工。
支架工孙建国不会忘记,是吕队长不断鼓励他摄影方面的爱好并给他提供时间外出学习,使他成了百里矿区小有名气的“摄影家”。
职工桑小刚不会忘记,前年家中失火,把全部家当烧了个精光。吕队长带头拿出200元,又发动职工捐款2400多元,解了他家的燃眉之急……
综采队是个大家庭,吕松亮像兄长一样疼爱着他的工友兄弟们,用情和爱把全队职工的心紧紧凝聚在一起。全队职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年年超额完成矿下达的生产任务。
做一个淡泊名利的人,把奉献社会当作最幸福的事
吕松亮为豫西“三软”不稳定煤层综采开采做出的突出贡献,受到了各级领导和部门的高度评价,一拨又一拨的人赶到超化矿学习取经。吕松亮和工友们都热情接待,详细讲解、授业解惑。吕松亮了出名,但他从不摆架子,不管是集团公司内部的矿井,还是省内外的兄弟单位,只要出现了综采方面的技术难题,他有请必到。他不吸烟、不喝酒,一到矿就立即下井观察,找出问题症结,然后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很快就能手到病除。为表示感谢,临走时矿方总要塞给他红包,都被他一一拒绝。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吕松亮跋涉在起伏不平的巷道里。有人算过一笔账,28年来,他月月出满勤,班班干满点,28年,他干了35年的活。如果按每天他在井下行走16公里来算,28年共走了16万公里,相当于长征的12倍。他曾有过十几次离开综采队的机会,很多单位一次次向他抛来绣球,并许以百万年薪、生产矿长、总经理等。面对高薪和高职位的巨大诱惑,吕松亮一次次淡然拒绝。他说,人得学会感恩,我的技术是在郑煤学的,没有郑煤,也就没有我的今天。企业把我培养成材了,我就另谋高枝,这样忘恩负义的事我干不了!
28年的坚守,矢志不渝、痴心不悔;28年的创新,开拓进取、勇往直前;28年的实干,勤勤恳恳、埋首一线。吕松亮扎根煤海,用无怨无悔的青春,永不泯灭的激情,感恩矿山的赤诚,不断书写着一个又一个传奇。俗话说“五十知天命”。而年近半百的吕松亮又怀揣着新的梦想上路了:“我要写一本书,一本总结我多年来安全管理经验和科技创新的书,让后人少走些弯路……”
煤矿文联动态
-
颁奖仪式现场12月13日,由中国电影家协会网络电影... [详细]
-
李媛媛:一篇用了心、下了苦功的文章不会辜负作者... [详细]
- 《“特别能战斗”新时代煤矿工人之…
- 煤矿邮协3部作品在中国2024亚洲国…
- 首届产行业文联文艺志愿服务座谈联…
- 川煤杯2024年“煤炭纪实”报告文学…
- 第十一届全国煤矿文化干部高研班正…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