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白鹿原》
时隔20年,重读《白鹿原》,感触与以往大不相同。
巴尔扎克曾经说过,小说是一个民族的秘史。
看过《百年孤独》之后,再看《白鹿原》,总觉得有些似曾相识的感觉。说《白鹿原》是中国的《百年孤独》,相信没有谁会反对。
看过《白鹿原》之后,才知道《潜伏》中假扮夫妻的桥段的出处。龙一先生肯定受到了鹿兆鹏与白灵假扮夫妻,在西安进行敌后工作的启发。
陕西省出作家,更出名作家。路遥、贾平凹、京夫,特别是农民作家陈忠实。当年贾平凹说,当我写完《废都》最后一个字,我激动地打开窗子,把笔扔出了窗外。有人问陈忠实,你是不是也有这种想法,陈忠实说,我不敢喀,我就一支笔。
对黄土高原,对窑洞,对羊肉泡馍,对臊子面,对秦腔的认识,由《废都》开始,从《平凡的世界》入巷,通过《白鹿原》深入,这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黄土高原的土地贫瘠,但三秦子弟多壮士。无论是孙少平、孙少安,还是白嘉轩、鹿子霖、冷先生、朱先生,再到那个作家庄之蝶,他们都有鲜明个性,他们懂得处世之道,却又坚守自己的处世原则,为了一个义字,宁可去死,为了一个理字,你是俺“大”也不行。这些个人物,都不愧为壮士。
具体到《白鹿原》,围绕着白、鹿两家上下四代,锁定特定的历史时期的50多年纠葛,给读者呈现了一幅壮丽的图画。当读完这本小说,轻轻地闭上眼睛,快速回忆小说的主要人物,无论是贯穿全篇的白嘉轩、鹿子霖、黑娃、田小娥、鹿三、田福贤,还是仅仅有姓无名的鹿兆鹏媳妇的冷家女子,每个人的面貌、性格、故事,都是那么完整、清晰。在这里,没有了对与错,没有了是与非,没有了功与过,每个人物都有独立的思想,都是有血有肉的人。
白嘉轩作为族长,给人的印象是坚毅、冷漠,其实他内心火热。他坚信按照公理办事,即便是自己的大儿子孝文有了丑事,也要秉公执法,分了家,他是死是活,就不管了。鹿兆海是他死对头的儿子,抗日牺牲了,也要按照族规进行发丧。买别人家的地,在对方提出的基础上加码,出了纠纷后,表现得宽容和大度,超乎常人的想象。对待长工鹿三,他更像是一个大哥,根本看不出是什么主仆关系。把什么事都看得一清二楚,把什么事都关照得明明白白。
鹿子霖作为原上的另一个大户,有财力,也有能力,但不能承继族长,感觉总是低白家一头,他就到处拈花惹草,享受生活是他的人生信条。当民国成立后,请他出来当乡约,他也乐意去做,而且能把诸项事宜弄得有条不紊。他不像白嘉轩那样坚守人生理念,他善于改变,尤其是善于随机应变,他坚信,只有在变化的过程中,才能占得先机。他善于钻营,巧于心计,能够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产生对自己有利的结果。但他也有自己的底线,比如冷家女子,他的儿媳向自己抛出橄榄枝的时候,他还是断然拒绝了。
朱先生作为关中大儒,显得特别有棱角,但却能于乱世中独善其身,自有其处世之道。这个道既是人道也是天道。无论做什么事,他把良心摆在第一位,他坚守的是外圆内方,这是中国文人的行事做人之箴言。无论外面的情况如何变化,朱先生却能稳稳地占据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不为强势左右,不向强权低头。对于弱者,他能帮助就帮助,当有机会掌握权力和资源的时候,他却不为自己谋取一分一毫的私利。朱先生不愧为人中豪杰,确实是中国读书人的榜样。但他也过于迂腐,不知道把握大势,不愿意为推动社会进程贡献一丝力量,他宁愿当一个隐者,静观其变。
冷先生是一个医生,他既悬壶济世,却也能够赚取利益,而且明白通过一切手段保持自己的地位和财富。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嫁给白、鹿两家就是明证,一个尚可,一个就进了火坑。这无非是害了自己的孩子。他为了保自己的女婿,散尽家财,却也没有将他拉回来。为维护自己的清誉,敢于下猛药弄哑自己的女儿,鹿兆鹏的媳妇。他医术高超,医好乡党无数,当治不好自己病时,就说寿数到了。他姓冷,人也冷,有时还能够出一些馊主意,比如孝义不能生育,他就说什么棒槌神之类的。
田小娥作为一个传奇人物,是绝对的女主角,不得不说。本来他的父亲是个秀才,也有一些文化底蕴,估计是贪图彩礼,把女儿嫁给了郭举人做妾。郭举人偏偏怕媳妇,自然不能十分关照小娥。当机会出现时,小娥抓住了,她成功地勾引了黑娃。黑娃本身是长工,不能给她名分,不能给她物质,还沦落为土匪。鹿子霖乘虚而入,这象征着黑势力与贫民阶级的媾和与妥协。把黑娃与小娥两个人物组合到一起,寓意十分明显,不屈服于现有状况,与命运抗争。然而,最终黑娃还是归化于儒学,进入了祠堂。田小娥在人们的眼中是个破烂货,但她如同白灵,能够撇开世俗眼光,敢于追求自己的理想生活,如同潘金莲寻找西门庆一样,但杀死武大郎就不对了。
关于对男女之间情节的描写,之所以称之为男女之间情节,个人认为还不构成色情的程度,这是故事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不可能没有男女,不可能没有爱情,不可能没有情事,除非是清教徒,除非刻意地去回避,刻意地去掩盖,也不是不能做到,但那样就会显得多么不自然,如同《废都》,此处略去250个字。
小说中对陕西地区的历史渊源、风土人情、物产资源、气候美景,等等,也作了全景式的,由近及远、由巨至微、粗细相宜的描写,不乏是陕西微缩博物馆。
小说是一个民族的秘史,巴尔扎克真的没有骗人。
煤矿文联动态
-
11月19日上午,第十一届全国煤矿文化管理干部和文... [详细]
-
10月18日,由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中国煤矿文化艺术... [详细]
- 2024年《阳光》杂志工作会议在泉州…
- 川煤杯2024年“煤炭纪实”报告文学…
- “中国平煤神马杯”第三届全国煤矿…
- “山西焦煤杯”第二届全国煤矿文化…
- 中国煤矿文联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在…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