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高原上的爱恨情仇——简评侯波中短篇小说集《稍息立正》
——简评侯波中短篇小说集《稍息立正》
延安作家侯波不久前出版的中短篇小说集《稍息立正》收录了他的十四篇小说,其中中短篇小说十一篇,微型小说三篇。小说展现在陕北这一特殊环境下,人们生活和生存的执着、纠结和困境,以及社会底层的小人物与命运、环境和人斗争的曲折性和复杂性。
一、陕北高原民间生活的缩影
在陕北这个特定地域中,气候环境干燥、多风沙,地理环境多丘陵沟壑,经济发展不均衡。尽管煤炭和石油给陕北部分人带来了经济上质的改善,但在没有资源的地区,经济状况依然没有大的改观。在广大农村,人与环境、人与人的关系及矛盾又相互影响,基层小人物的生存状况纠结在各种复杂的关系之中。
《女儿泪》中计生女干事小芳多方寻找一个弃婴的亲生父母,最后发现是自己的姐姐的孩子,原来姐姐和姐夫为了生男孩抛弃了这个女孩,说明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在农村依然很严重。《上访》中祁乡长为应付农民种韭菜卖不出去、申请文物修复款、修路拆迁等事项忙得团团转,在上压下闹中辗转调解,委屈周旋,凸显出基层乡镇干部在实际工作中无奈、纠结、困顿的被动现象。《抓捕》中的民警折向东因抓捕强奸犯失误被怀疑、闲置,后田翠花招供了自己与范大和医生的通奸事实,一切疑团才被解开。基层群众无知、无法的现象很普遍,被伤害者自伤、伤人的情况也不少见。《肉烂在锅里》的支书老杜为亲家丙子发应付县上检查放电影,连续杀了两只羊,吸引群众喝羊汤,直到群众都散完了,检查团的人还没来,就在这时丙子发的女儿被发现与人通奸,气得老杜夫妻直骂丙子发。
农村的事情都是些琐碎、纠缠不清的事情,农民会因为自己的利益问题一直追索下去,其原因是农民的利益太直接、太薄弱,经不起一点损失。《乡情小学》中陆教授在家乡捐资建校,养猪发展地方经济;村民红鞋因建小学占了她的承包地索要占地补偿,又因孩子从小学的树上掉下来索要医药费,私自逮走猪场的猪,煽动村民带走孩子罢课,导致新建的小学校关闭。《太阳花开》中老莫丢了牛,报警没有解决,他就不停地到乡县上访,找乡上的书记、找县长,直到牛被找到。
侯波的小说是对陕北原生态生活的灵性再现,他站在陕北的山顶上看,劳苦大众弱小卑微,忍辱负重、艰难生存;他站在沟底看生活在这片热土上的人们,他们性格各异、爱憎分明,在艰苦的环境中艰难地生存着,在各种复杂的利益关系中维系着脆弱的人格,维护着自己仅有的尊严。
二、陕北基层民众性格特征
小说集的故事描写生活化、场景化,语言大众化,以一贯的民间立场,用原生态的叙事模式展开叙述。作者准确地把握了陕北民众的心理和性格,在塑造人物时,有理有节,按照人物的性格安排故事,把陕北人的执拗写得入木三分。通过对侯波小说的阅读,笔者对陕北基层民众性格特征的认识有四个方面:
在基层,凡是没办法解决的事情就找政府解决,反映了政府在群众生活中的主导地位依然存在,计划经济的影响还在。在现实中,政府把自己塑造成了万能政府,群众也就有了事情找万能政府,解决不了就上访,而且一访就灵,使有些本不应该上访的问题经常被缠访、闹访。如《太阳花开》中丢了牛的老莫,不管县乡官员怎么说,他认了死理就是要找领导解决问题,无论怎样都挡不住他找牛的决心,在县长的过问下,最后终于找回了丢失的牛。还有《上访》中种韭菜农民把韭菜拉到乡政府,乡长的老婆想办法把韭菜摊派下去了;修路被拆迁农民,找了乡长找县长,还不失时机地向市长反映情况。
环境决定思路,人生活在什么环境下,就会用符合当时当地环境的思维模式去考虑问题。在陕北自然环境条件较差、农村经济薄弱的大环境下,人们往往会在各种利益关系中权衡利弊,暂时屈服于当时的某种形势,以获得自己利益的最大化
三、与法和道德的艰难选择
人的思想往往要受到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和经济条件的制约。在陕北,尤其是在延安地区,自然环境多山丘沟壑,以前山秃树稀,自20世纪末的“天保”“山川秀美”、退耕还林等工程实施以来,自然条件大为改善,经济条件有所好转,但农民收入依然和城市以及经济发达地区差距较大;农民的思想有所进步,但是受各种条件的制约,在生存为天的大前提下,在乡俗和乡情的所谓合理情况下,做出与法不容的事情,有时也要付出道德的代价。如《女儿泪》中计生女干事小芳的姐姐、姐夫明知道抛弃亲生女儿是犯法的,但是还是把孩子遗弃了,触及了道德底线,也违反了法律;
在农村,情大于法的事情往往存在,甚至是合理的,这是因当地原住民长期居住在一起形成的较为亲近的情感关系。在这一情感关系因素下,人们因为各种利益关系,游走在法律和道德的边缘,这就有了小芳的姐姐姐夫抛弃亲生女儿、田翠花受了屈辱还报假案、平子二大挖坟掘墓、红鞋野蛮维权等一系列事件。这些事件从法律角度来看,量刑有些困难,但从道德的层面看,是违背基本的社会道德标准的,也是与乡规民约不符的。
四、社会发展与民生问题纠结的热土
基于陕北文化现场的现实思考,笔者认为,陕北地区在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发展中出现了二元结构背离现象,也就是在经济发展、环境修复的当代社会条件下,旧的思维模式和风俗习惯这些传统力量依然强大,新的社会文化与现实的反差很大。在经济欠发达的地方,人们的生活依然贫困,还没有享受到经济自由的权益,甚至有些地方的民生、民情问题还很复杂。基层群众表达民意的方式和方法还只能是简单的,甚至是粗放的,这是现实社会与政治经济文化在基础层面断裂的信号,生活在最基层的群众还有很多实际困难有待解决。
侯波的中短篇小说集《稍息立正》,是一部陕北乃至中国社会底层民众的群像图,反映了当代社会存在的一些现实问题,也代表了底层民众的呼声。当代社会在改革和发展的同时,要切实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而不能简单地把人民群众当成社会发展的阻力。从下往上看,万物矗立,纵横交错。从内向外思考,问题复杂多变,纠结难断。当下的农村,需要更好的政策和更好的干部,真正为民办事、为民请命。这和20世纪90年代中期起,被称为底层叙事的创作潮流不谋而合,这一潮流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一种人道主义的情怀。侯波在当下这个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的时代,直面那些性格各异的底层民众,通过小说创作的方式,密切关注他们的生存境遇,为他们的生活留下了时代的影像。这部小说集还原了一个真实的、多元的、困惑的当代陕北农村社会,在现象与现实之间痛苦地寻找理性的出路,不断探索人性内在的真实或真实表现的可能性。在表象中解构人性,以非理性的话语权力重构当代陕北农村人的内心世界和精神世界。
煤矿文联动态
-
202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国煤矿文联走进山西古交市... [详细]
-
1月17日,淮北矿业集团祁南煤矿大礼堂内,中国煤矿... [详细]
- 中国煤炭报:川煤杯2024年“煤炭纪…
- 第六届中国煤矿艺术节“淮北矿业杯…
- 《“特别能战斗”新时代煤矿工人之…
- 煤矿邮协3部作品在中国2024亚洲国…
- 首届产行业文联文艺志愿服务座谈联…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