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至上
安全是个沉重而又永恒的话题,它贯穿了煤炭生产的全部过程。安全是什么?它是一种态度,又是一种责任。归根结底,安全就是一切。对于企业来说,离开了安全,何谈效益,更何谈发展;对于个人来讲,离开安全,何谈安心工作,更谈不上快乐生活。安全是构筑企业大厦的基石,是营造家庭温馨的根本,是每一个人应有的责任。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煤矿生产的安全问题日益凸显。进入新世纪,经过各方面的努力,我国安全生产的理论、法律、政策体系得到建立和完善,安全监管机制不断健全,安全生产状况趋于稳定好转。一个时期来的安全生产工作虽然取得了较好成绩,但形势依然严峻。尤其对煤矿来讲,由于点多面广,安全管理难度大。在生产作业中,特别是煤矿,巷道狭窄、阴暗潮湿、粉尘浓度大、噪声高和空气污染,作业人员要承受机械、有毒气体、高处坠落等事故的危害,而露天边坡坍塌、地下矿冒顶、片帮、透水、放炮、瓦斯、煤尘,对工人生命安全威胁更大。总的来看,目前我国安全生产的基础仍然比较薄弱,防范抵御事故灾害的能力还比较脆弱,特别是那些深层次、历史性的问题,很难在短期内根本解决。
安全事故的发生主要是企业管理的缺陷。管理缺陷包括忽视安全和管理不力,忽视安全是因为外界约束乏力,而管理不力的原因则在于安全投入的不足以及人员素质的欠缺。下面我们就从引起安全事故的几个方面,探讨煤矿企业提高安全水平的策略。
加大安全生产投入。多年来,造成煤矿安全生产形势严峻的根本原因之一是国家与企业在安全生产方面的总体投入不足,特别是在煤矿安全科技方面的投入更是严重不足:一些大中型国有煤矿企业根据亟待解决的问题,开展了一些科研项目的研究,但投入的经费有限;大多数矿山,特别是一些经济效益差的小煤矿、民营煤矿基本上在矿山安全科技方面投入甚少。再者,煤矿企业在安排生产性新建、扩建、改建项目时,往往由于投资不足或出于“节省”考虑,致使项目中配套的安全项目无法正常运转,或安全生产不能健康运行。还有一些企业不仅安全投入不足,而且基础产业也投入不足。2008年20起一次死亡三人以上的煤矿事故中,有10起为中毒事故,这些矿井均未实行机械通风,且在作业前未对井下空气质量进行检查。
提升策略:按照“企业负责,政府支持”的原则,完善地方政府、企业共同增加煤矿安全投入的机制,出台有关煤矿安全资金和维检费提取使用管理办法,对专项资金的提取、使用进行监督,确保安全资金专款专用,集中用于煤矿通风设备更新,矿井瓦斯监测监控系统,综合防治煤与瓦斯突出,防灭火、防水、防尘、供电系统,运输系统以及其他与煤矿安全生产直接相关的建设和改造。
大力实施“科技兴安”战略。科技与装备是煤矿安全生产的有力保障。总体目标是:煤矿企业瞄准行业先进水平,加快提升矿井装备水平,积极推进煤炭生产工艺改革。加快淘汰落后生产方式,加大自主研发力度,在大倾角综采、构造复杂条件下综采、薄煤层机采、极薄煤层螺旋钻机采以及快速掘进等争取重大突破,最大限度地减少炮采、炮掘。对无法实行机械化作业且不能保障安全生产的煤层,一律禁止开采。加快煤矿信息化步伐。以自动化技术改造矿井提升、供电、胶带运输、排水等主要生产系统,加速建立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对矿井上下各环节主要设备运行状态和瓦斯、煤尘、火、水、顶板压力等实行全过程、全方位监测监控,部分重点岗位实现专人值守,实现企业内部信息网络化、监控数字化、操作自动化、管理信息化。
注重员工培训,提高员工综合素质。作为高危行业,尤其需要高素质的人才。但是,由于煤矿企业生产准入门槛低,导致低素质人才大量进入。为了节约生产成本,大量聘用没有任何安全保护经验的农民工,而高素质人才由于待遇等原因又留不住,从整体上造成了煤矿从业人员素质低下。即使在国有煤矿中对采掘一线工人文化程度的要求也不是很高。特别是在经济效益较差的西部地区,多数工人是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安全意识较差。而且这些企业自我培训教育的能力低,不重视员工培训。这种状况,既埋下事故隐患,也加大了安全管理的难度。违法生产,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的现象屡禁不止,直接威胁着企业的生产安全和矿工的生命。由于一线工人的素质低,导致矿工自我保护意识较差,矿工对煤矿的工作环境及周围潜在的危险认识不足,缺乏必要的危险辨识能力和防灾知识,意识不到事故隐患的存在,一旦发生事故也不能正确应对。
提升策略:更新培训理念,完善分配机制。把好职工培训关,使职工形成新的思想理念:学习好是有用的,培训是最大的福利。对学习成绩优秀的学员加大奖励力度,对考试不合格人员坚决予以从重处罚,甚至清理出职工队伍,使不学无术之人无藏身之地,形成职工人人自我充电,自我加压,自我提高的良好学习氛围,形成“要我学”的点名培训到“我要学”的按需培训理念。将职工业务素质作为利益分配中的一个重要指标,与每个人经济收入挂钩,打破同工平均分配,技能高低一样薪酬的分配机制,使职工自觉自愿地学习掌握安全技能,提高业务素质。
建立合格的培训教师队伍。应逐步实施培训教师资格认证制度,通过中介机构来确定培训教师任职资格,提高培训教师素质。改变煤矿企业兼职培训教师的使用管理办法,解决兼职教师培训和业务两头顾的弊端。另外,教师的专业知识、教师对生产设备和工艺流程的熟悉程度、教师备课的认真程度、教师的敬业精神是影响培训质量的主要因素,所以,培养一支专业知识过硬的教师队伍是提高培训质量的首要任务。
要注重培训的质量,逐步改变培训方式,开拓创新,不走过场,不搞形式,要把职工的理论培训与实际操作考核相结合,充分考虑煤矿生产作业特点,合理组织职工安全培训。针对煤矿职工生产作业时间长、工作量大,时间、体力、精力有限的特点,在培训组织上应灵活多样,针对性强。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尽可能多安排职工脱产学习,使职工接受系统化的培训,保证培训效果。不具备脱产培训条件的,应积极鼓励职工自学、以师带徒现场学习。
严把培训考核关。根据各地煤矿生产作业条件,以集团公司为单位建立适合本地特点的标准化试题库,尝试以考代培,煤企职工要通过统一的资格考度,统一的培训标准,避免标准不一、把关不严,使安全培训流于形式。
只要教师、学员、培训、考核四方面密切配合,全员、全过程的培训质量管理就基本形成,培训质量必然得到保证。
加强政府管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安全生产的国家监察和群众监督非常重视,安全生产的监察、监督理论和实践得到发展,省、市、县形成了一套新的管理机构体系,为我国的安全生产工作开创了新的局面。但一些地方安全生产工作力度存在层层衰减问题,政府安全生产工作的执行力、公信力,在少数地方有逐级弱化的现象。有些工作人员对非法开采煤矿整顿关闭以及国家和上级政府已经做出的决策,认识有差距,行动上消极;个别人员甚至失职渎职、以权谋私,充当违法行为的保护伞。例如在2008年,受煤矿产品价格上涨带来的巨大利益驱动,一些地区出现了无证违法开采、以采代探、违规开采等无视国家法规的行为。对安全监察部门的“停产指令”置若罔闻。近年发生的几起特大事故都是一矿出事,波及多矿,教训深刻。矿业秩序混乱成为影响煤矿安全生产的源头之一。
提升策略:充实企业安全生产的政府管制力量。社会性管制的加强是未来政府职能转变的主要方向,因此对中国安全生产的严峻局面,应努力增强安全生产政府管制力量,包括增加人员数量,满足增强检查频率的需要。通过严把进人关以及高质量地在职培训提高管制人员的素质,保证管制质量和管制力度,严格执法。
加强对管制者的管制,防止管制者被俘获。首先需进一步明确界定管制机构的责权利,理顺管制的体制,避免职能的交叉重叠;其次在责权明确的基础上严肃查处管制者的失职行为,完善管制的过程,明确对管制者履职的制约。
强化安全生产政府管制机构的执法权力,确保管制机构管制的有效性。政府安全生产管制机构失灵导致的伤亡事故对职工身体造成的伤害具有不可逆性,而且事故的损害远不止经济上的影响,因此应赋予管制机构更强硬的管制执法权力,可考虑组建专职的管制执法队伍以确保管制指令的落实。
努力开辟安全生产的社会监督渠道,包括媒体监督、社团监督以及社区监督等等,通过增加政府管制机构拥有的信息量,提高对于企业违法行为进行管制的行动准确性。鉴于新闻媒体的广泛性和群众性以及群众对其监督作用的日益认同,应该进一步放松对媒体的管制,使其充分发挥媒体舆论监督作用,让覆盖范围广而运行效率较高的媒体自发形成社会所需的各类信息的传达,以减少信息的不对称,增强管制的有效性,使违规违法者无处遁形;也可通过工会维权职能的强化,积极培育强有力的社会制衡力量,改变政府部门的单边治理模式,从而给被管制者和管制者同时施压,避免权力失衡。
安全不能有间隙,安全没有休止符,它是生命的伴侣,幸福的纽带,它牵着亲人的思念,连着企业的发展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生存与死亡,安全与灾难,就像黑夜与白昼一样,时刻跟随者我们,我们不能有丝毫的懈怠,我们要用坚强的臂膀扛起煤矿安全生产的大梁,安全至上!
(作者单位:中煤保险财务部)
煤矿文联动态
-
11月19日上午,第十一届全国煤矿文化管理干部和文... [详细]
-
10月18日,由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中国煤矿文化艺术... [详细]
- 2024年《阳光》杂志工作会议在泉州…
- 川煤杯2024年“煤炭纪实”报告文学…
- “中国平煤神马杯”第三届全国煤矿…
- “山西焦煤杯”第二届全国煤矿文化…
- 中国煤矿文联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在…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