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评论
-
2021年04月02日 浅析传统书法“排异”功能黄庭经(局部) 王羲之 书法艺术强调融合、贯通与兼收并蓄,但也强调排异、独具与别开生面。所谓“排异”,即排斥异己力量,以保持原生机能、状态与风貌。在数千年演进过程中,“排异”功能为纯洁书法艺术、承传独特魅力发挥巨大作用。 排斥俚俗与无益的交...
-
2021年03月18日 这些电视剧缘何引发追剧热潮近期,电视荧屏好戏连台,一众优秀现实题材电视剧接连播出,让观众熬夜追剧,直呼“上头”。“导演简直是‘细节控’!”“被家人拉着看一集,结果就离不开电视了”“感觉每一句台词都像是历史考点,每一段都是一篇小论文”……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剧《觉醒年代》在央...
-
2021年03月01日 文学理论家张炯谈:党对百年中国文学发展的领导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这是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奋进的一百年,也是中国文学事业不断繁荣发展的一百年。本报记者近日采访文学理论家张炯,请其梳理我国文学事业在党的关怀下走过的不平凡历程,总结其中的宝贵经验,并对新时代文学的发展进行展望。记者:...
-
2021年02月24日 书法对我而言,就是“字比天大”——专访书法…周祥林接受《中国艺术报》采访导演与书法家,是周祥林肩负着的两种截然不同的职业。看似没有关联的艺术门类,非但没有搅乱他前进的步伐,反而相生相长,互为促进,按他本人的话说:“我常常都不知道我在跨界。”多年来,周祥林在他所涉及的各个领域都做出了斐然成...
-
2021年02月21日 范迪安:描绘壮阔的时代画卷核心阅读迈入新时代,中国美术发展的一个重要表征是在主题性美术创作和现实题材美术创作上聚焦聚力。我们要用中国理论解读中国实践,使中国美术新的创造通过美术评论和理论研究产生更大的社会文化意义。新时代艺术人才的培养,要通过融合科学与艺术的教育,提高其...
-
2021年01月29日 张炜:以饱满情感激荡创造活力价值观的问题直接决定一部作品的境界。古今中外写“奋斗”的作品很多,奋斗主题作品打动人心、传之久远的强大力量来自哪里?来自作家心灵的向善向美和高远的价值取向。伟大作品创造出来的文字,从根本上来自一颗崇高的心灵
-
2021年01月27日 书写“新农人”,文艺准备好了吗目前,中国14亿人口中,农村人口仍占四成以上。农村人口仍有很多,但农村已不是从前的那个农村:直播带货成了“新农具”,小汽车开始代替“牛车马车三蹦子”,袅袅炊烟因天然气的入户而不再成为一景,乡间草庐早已被钢筋混凝土的现代建筑取代。古老的乡村地理符号...
-
2020年12月19日 年度汉字评选:汉字文化新民俗又到了评选年度汉字的岁末时节,这项活动久已成为汉字文化圈的一项文化盛事。汉字文化圈其他国家的活动有声有色,我国国内的评选更是如火如荼,并且随着活动以比较固定的形式向不同行业、地区扩散,汉字评选也逐渐演化为一种文化新民俗,带有浓重的总结过去、展望...
-
2020年12月18日 音乐产业须夯实基础,转向新一轮高质量发展12月11日,由中国文联音乐艺术中心、北京市新闻出版局指导,中国传媒大学主办,中国传媒大学音乐与录音艺术学院、中国传媒大学音乐产业发展研究中心联合承办,腾讯音乐娱乐集团、咪咕音乐有限公司、全民K歌、太平洋影音公司、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音乐工...
-
2020年12月16日 濮存昕:让戏剧生态更加向好良好的戏剧生态应让出人出戏成为一种自然生长。倾听他们,我需要思考,怎么才能让院团放开手脚出人出戏;怎么继续完善院团体制改革。人才、资金,怎样的结构才是最合理的,在改革的这两个关键问题上,院团往往是举步维艰的,我希望能为他们发出声音。
-
2020年11月17日 “滋味”:传统书法审美的诗意表达书法的审美表达,有一种直观方式,就是借助自然物象之美来比拟,譬如晋卫恒《四体书势》里的:“娇然突出,若龙腾于渊;渺尔下颓,若雨坠于天” 。有一种象征方式,就是用人物品藻加以影射,譬如南朝萧衍《古今书人优劣评》里的:“柳恽书纵横廓落,大意不凡,而德...
-
2020年11月17日 借助5G传播,发展新时代的文化事业在刚刚结束的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对新时代的文化建设工作从战略和全局做了新的规划和设计。文化建设不仅需要把握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条主线,也要回访新中国革命史、建设史、改革开放史所开辟出来的文化经验,解决好文化载道、主流价值传播的问题,运用现有...
-
2020年11月10日 李洱:经典要经得起东西方多种文化的审视什么样的作品堪称经典?经典是如何产生的?11月9日下午,作家、茅盾文学奖获得者李洱以“浅谈文学经典化”为主题,结合《红楼梦》的经典化过程,向参加2020年四川省中青年作家高研班的作家进行了授课。 由于东西方在文化交流上有时间差,当作家选择一个对象进行模...
-
2020年11月09日 王安忆:一个人的苦行苦修——《悲惨世界》解读我为什么要谈《悲惨世界》呢?在我阅读的世界里有两座大山,一座是《悲惨世界》,一座是《战争与和平》,我一直很想去攀登。这两部作品太重大了,规模非常宏大!现在有个很奇怪的现象,对当代作品进行过度解释,很小很小的细节被赋予很多很多的意义。而对于古典的...
-
2020年10月29日 全媒体语境需要高质量文艺评论面对新时代文艺创作,文艺评论迎来诸多新的变化。文艺批评该聚焦什么?如何更好地适应时代潮流和文艺发展新思路、新方位?日前,在由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江苏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共苏州市委宣传部主办的“2020在新时代的现场”当代文艺评论苏州论坛上,与会专...
-
2020年10月19日 王蒙:中国文化的特色与生命力在党的十九大上,习近平总书记特别提出了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是说,我们强调中华文化以丰富我们的精神资源,挖掘我们的历史传统,强化我们的文化自信。“熔...
-
2020年10月19日 当代音乐创作如何践行“以人民为中心”?鉴于音乐艺术的特殊性,在讨论如何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之前,有必要对这一命题的概念内涵以及所处的不同时代背景作简要分析。 在文艺事业中强调“人民性”是我党一贯的文艺方针。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
-
2020年10月16日 叶嘉莹:中国文化的一泓清溪1971年夏天,我在哈佛学习。我那时在做从晚明到民初的研究,经常去哈佛燕京图书馆找各种各样的善本。古籍善本书收藏在独立的一间屋里,不过那时候没有特别严格的登记制度,借阅很方便,跟裘开明老先生说一声就行。裘老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在燕京图书馆做馆长,也是...
-
2020年10月15日 齐美煜:贯穿《夺冠》全片的女排精神是什么还没看《夺冠》,我就听到了很多关于它的评论,有来自网络的,也有来自身边人的。其中,复杂的心绪有“坎坷”,因这部影片从发布春节预告到因疫情原因改档、国庆定档、提档,上映经历堪称一波三折;有“感动”,好友直言电影太“上头”,被女排姑娘们的拼劲震撼,...
-
2020年10月15日 单霁翔:文化是城市最高和最终的价值对中华文明的认知,我们尚处在一个不断提升认识的过程中。过去人们把中华文化理解成“黄河文化”“黄土地文化”。随着考古新发现和学界对中华文明起源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除黄河文化之外,长江文化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源头。特别是杭州良渚古城遗址,以4300-5300年...
-
2020年09月22日 王炳林:认真学习“四史” 坚定文化自信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历史的学习,多次强调要学习党史、新中国史,并对世界社会主义五百年的历史作出深刻阐述、对改革开放的历史进行了系统总结。
-
2020年09月22日 贾平凹《暂坐》:异托邦叙事中的现代空间焦虑在《〈暂坐〉后记》的煞尾,贾平凹看似不经意地提到了两个人:一个是俄国的撑杆跳女皇巴捷耶娃(伊辛巴耶娃),一个是我国的国画大师齐白石老人。他说巴捷耶娃“从没有见好就收”,而他的创作就如同“试着来做撑杆跳,能跳高一厘米就一厘米”,即使“突破每每以失败...
-
2020年09月11日 中国语言文学教育的精神内核与根本方法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正如韩愈在《师说》中所说:“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从古至今的求学者,都需要老师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决困惑。因此,教师的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中国的未来。
-
2020年09月10日 当代中国文艺评论的跨性品格文艺评论,在当代中国究竟是一个行业还是一个学科,或是其他不确定状态?如果它是一个行业,为什么总有人把它当成一门学科去看待?而如果它是一门学科,为什么又处处呈现出跨越单纯学科的行业特征?这无疑是近年来困扰人们、包括一些已多年从事文艺评论的人士的疑...
-
2020年08月18日 对话莫言:扎根生活 讲好故事核心阅读一个文学家首先是一个对本民族语言做出贡献的语言学家,他丰富了我们的母语,使我们的母语更带感情色彩,更有表现力,更婉转、更美好作家要在广阔的天地间开辟出一个属于自己的阵地,扎进这片供他生长的土壤,让自己的根系发达、蓬松,源源不断地吸收营养...
煤矿文联动态
-
李媛媛:一篇用了心、下了苦功的文章不会辜负作者... [详细]
-
颁奖仪式现场12月13日,由中国电影家协会网络电影... [详细]
- 《“特别能战斗”新时代煤矿工人之…
- 煤矿邮协3部作品在中国2024亚洲国…
- 首届产行业文联文艺志愿服务座谈联…
- 川煤杯2024年“煤炭纪实”报告文学…
- 第十一届全国煤矿文化干部高研班正…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