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正当时——华北科技学院青年教师谈读书
——华北科技学院青年教师谈读书
尊崇知识、耕读传家,是流淌在中华民族血液里的文化基因与优良传统。古代经典历经数年依然闪耀着智慧的光芒,西方名著远渡重洋依然散发着的氤氲的书香,一代代文化作品经过岁月考验留给后人采撷、取其营养。“阅读”这亩田,放之现在,依然是每个人应该坚守的地方。
绿树成荫,花开满园,读书正当时。今天,关于读书,华北科技学院的九位青年教师想把读书的感受讲给你听。
“读起来,拓展生活的边界”——读书是富有意义的
习近平总书记说:个人时间被工作占去之外,经常能做到的是读书。在陕西插队走了30里路去借书,有时吃饭也拿着书,经常给干部推荐书……他不止一次提到“读书”,对他而言,读书是习惯与爱好,更是生活方式。读书的意义不言而喻。结合自身阅读经历,青年教师们这样说。
在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的代丽丽老师看来,“读书就是一种人生的修行”。她说,“读书的过程,是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的过程,是开拓自身眼界与学识的过程,是不断修正个人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的过程读书的过程。”读书所给予的,远远大于读书这件事本身,“读书是一种心灵的享受”。
读书的意义,不显示在眼前,不出现在当下,而是像大地经历“久旱逢甘霖”之后,万物所呈现的那种“焕然新生”的生机活力,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它的作用是潜移默化的,会与你的精神、行为融合在一起,会在不知不觉改变你的生活轨迹。
“人们生活的时间和空间都有限”,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的贺鹏真老师说,在这有限的时间里人们形色匆忙,很容易在忙碌中迷失自己,而“读书可以让人从柴米油盐的当下生活中跳脱出来”,在读书中学着沉淀自己,学着“关切远古的历史与浩瀚的宇宙”。有时候,让脚步缓一缓,给心一点时间,未尝不是件幸事。
“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读书能够拓展生活边界,触碰到达不了的远方,感知未曾经历的情感,了解不可预知的未来。
“读什么书,成什么人”——读书内容是需要选择的
黑德斯曾说过:书籍犹如朋友,必须慎重选择。据统计,仅我国每年就出版数十万种纸质图书,其中文学作品就有上万种,网络文学更是不可计数。知识呈现爆炸态势,无数选择扑面而来,数字化的今天,我们该读什么样的书?
对此,青年教师给出他们的答案:读书需要选择,需要披沙拣金、取精用弘;读书要因人而异、因时而进,要有所读,有所不读。
阅读经典名著是为很多人所推崇的,对此教务处的师皓宇老师很是赞同。在他的读书经历中,《三国演义》、《东周列国传》等反复看过多遍,每次都会有不同收获。提及最近常读的一本书——《论语》,他自认为理解虽然比较肤浅,但仍从中感受古人的智慧、处世的哲学、品德的修养。通过阅读《论语》,师老师坦言他的生活观、世界观、名利观都受到很大影响。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书海浩瀚,知识无限,在有限的时间里因人而异地选择读书内容,“善读书”让阅读成为“悦读”。
贺鹏真老师深以为然。她认为“要根据不同年龄、不同时期、不同需求、不同人群等有针对性的选择有益的书目,特别是没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群。”
基础部的孙媛红老师则分享了她的读书故事。她说,身为家长,她最近一直在坚持给孩子讲绘本,深感每个孩子都有不一样的特点,绘本虽然看着简单,却是开启孩子悦读大门的金钥匙。身为老师,“要知道不同年龄阶段的不同学生也会心仪不一样的书籍”,要因人而异地为学生们推荐书籍,而“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我是一个守旧的人,‘一杯香茗,一卷书,偷得半日闲散;一抹斜阳,一壶茶,愿求半世逍遥’,至今仍是我心底挥之不去的一个梦。” 魏婷老师感慨道,“你的气质里,藏着你读过的书,走过的路和爱过的人。”是啊,就如塞万提斯所说,“读什么书,成什么人”。
“读书要用‘巧力’,懂得取舍” ——读书是讲究方法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读书不仅要有明确的目标、有不移的恒心,还要提高读书效率和质量,讲求读书方法和技巧,在爱读书、勤读书、读好书、善读书中提高思想水平、解决实际问题、实现自我超越。”
在有限的时间里,我们需要学会“善读”,要学会把精读与泛读结合起来,把必读与选读结合起来。选择合适的读书方法,会达到事半功倍的读书效果。
在代丽丽老师看来,读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有着层次上的划分,阅读需要耐心细致地展开,而不是一目十行、一蹴而就,要有循环往复地精读。读书是需要方法的,读书是有技巧的。
机电工程学院的冯文明老师现身说法,认为作为一名辅导员,在工作中会面临各种各样的情况,只有大量阅读专业书籍和人文书籍才能找到问题的突破口。“阅读管理学的书籍,我知道了什么是激励理论,怎么管理好学生,怎么调动学生干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阅读心理学的书籍,我清楚了什么是家庭治疗,如何挖掘留降级学生的成长史;阅读教育学的书籍,我懂得了什么是反思教学,如何上好一节课……”
体育部的谢江老师则力推了两本书——《上帝掷筛子吗——量子物理学史话》和《世界观——科学史与科学哲学导论》。他说,最近阅读的书籍都是关于科学和哲学的,有的读得深,有的则是浅尝辄止,而这两本书是值得去精读的。时间和空间的真相是什么?物质和能力的本质是什么?“理论物理学研究深了,是数学,再深,是哲学”。量子理论是客观存在的,但我们无法理解,只有从哲学的角度和高度去阐释……
从谢老师的讲述中,我们能感受到他那发自肺腑的喜爱之情,能感知他倾力向大家推荐的迫切心情。这就是真正爱读书的状态吧。
用对了方法,选对了书目,大概就会“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时间不会辜负读书的心灵”——读书要需要毅力的
习近平总书记曾借用古语“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来勉励青年要毫不懈怠地努力奋斗。
在处处充满压力和竞争的现代社会,青年容易产生焦虑心理和浮躁心态,读书容易出现“读不下去”、“坚持不下来”等问题。读书这件事,并没那么容易,它是需要毅力的。
对此,我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马顺海强调,读书是一个长期的需要付出辛劳的过程。在读书中,很多人会遇到读不懂或读不下去、时间不足等问题。读书需要毅力,要养成坚持不懈的习惯;读书要有“归零”心态、“空杯心理”,善于吸收书籍中的营养;要学会利用零碎时间读书,长期坚持、积少成多。
在机关党总支的赵晓航老师看来,读书要从小抓起,养成坚持读书的好习惯。“通过从小习惯性阅读融入了正确三观的书籍,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净化外在环境,帮助更多的青少年逐渐树立起正确的三观,为社会和谐稳定尽一份力量。”从小读到老,这对一个人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影响重大。
代丽丽老师说,“读书的时候,我们能够与世界进行心灵的对话,我们会感觉到内心的简单的快乐与纯洁,我们也会在读书的时候找到属于自己的心灵归属,或者去探索自己感兴趣的未知空间,从而丰富自己的大脑。”读书,会让人在当今社会中做到“大隐”的境界。
李东老师坦言读书给予他很多。他说,“只有读书,你才会明白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你才有可能在工作中承担更大的责任,你才有获得比别人更多的成功机会,你就有了成就感;只有通过读书,不断提升自己,你才能在工作中有尊严,你才能幸福快乐”。
事有所成,往往是是学有所成;学有所成,常常是读有所成。读书,不仅能增长知识、锻炼思维、加强修养,还能净化心灵、培养情操、养浩然之气。
马顺海指出,学校是最适合读书的环境,书香气是一个校园最好的氛围。读书无论对国家和社会发展,还是对个人都至关重要,特别对高校教师成长更是意义重大。青年教师要强化责任意识,要做到好学乐学,要传递读书的态度,身体力行地引导学生、引导身边人养成好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意识,把读书学习变成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
在读书中学会深思谨言慎行,在读书中立身立业立言立德。
不禁想起一则名人趣事。在杨绛小的时候,有一次被父亲问道:“三天不让你看书,你怎么样?”她说:“不好过。”“一星期不让你看书呢?”她回答:“一星期都白话了。”广大青年朋友,我们多么希望你能以此为榜样,有朝一日也能成为这样可爱可敬的人。
读书,永远不晚。阅读,生生不息。
煤矿文联动态
-
颁奖仪式现场12月13日,由中国电影家协会网络电影... [详细]
-
李媛媛:一篇用了心、下了苦功的文章不会辜负作者... [详细]
- 《“特别能战斗”新时代煤矿工人之…
- 煤矿邮协3部作品在中国2024亚洲国…
- 首届产行业文联文艺志愿服务座谈联…
- 川煤杯2024年“煤炭纪实”报告文学…
- 第十一届全国煤矿文化干部高研班正…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