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的节奏
书籍是我们的精神食粮,读好书尤如一餐美味佳肴,是狼吞虎咽,是细嚼慢品,抑或兼而有之。无论何种读书方法,汲取书的营养,深谙其中三味,才是读书的终极目标。
车行高速,路两旁是一望无垠的麦田,它们静静铺展着,在风的轻拂下绿波荡漾。就高望低,绿色的麦田像一本平摊的书,垄垄青苗齐刷刷排列着,若书间一行行精美的文字,赏心悦目,引人入胜。我打开车窗贪婪呼吸着春之气息,平缓阅读着这自然之书。车行的速度就是我读书的节奏。
麦田的景象把我拉回三十多年前的时光。妈妈识字不多,却喜欢听书。那一年,妈妈从十几里外的亲戚家借来了一本小说《红旗谱》。这本无封无皮的书,成为我人生读到的第一本小说。直到参加工作后自己购买了这本小说,才看到书封的彩图,才知道小说的作者。那时,我肥书放在家里最安全的地方,怕老屋里的老鼠偷啃了它。我每天中午和晚上放学回家的任务就是捧起这本书,靠在厨房门框上给妈妈读书,妈妈厨房里忙活着,听我绘声绘色的朗读。饭菜做好了,书也读了好几页。如此数日,直到把这本书读完。那段时光成为我文学之途的启蒙期。几个月后,借来的书要还给亲戚家了,我却与书难舍难分,我乞求妈妈再延迟几天还书时间,得到妈妈的应允,我抓紧时间把小说又读了一遍,像是在独享一席丰盛大餐,之后才抹了抹嘴唇与这本书依依惜别。慢读和快读,在我少年的读书生活里,自然而然交替更迭,我从中体会到了书籍的神奇力量和美妙境界。
中国煤矿作协主席、北京作协副主席刘庆邦,在杭州举办的全煤行业文学笔会上,提出了一个很有见地的读书法,就是慢慢地读,细细地品。他坦言,拿到一本好书,读一节放一下,回味一下,总是不舍得一口气读完。慢读可以使每一本好书都深入骨髓,升华我们的精神。刘庆邦的读书风格道出了读书人的个中体会,我们读书有时候何尝不是如此呢?读书的慢节奏,像是品尝一杯陈年老酒,闻香识味,沁人心脾,很是舍不得一口饮尽。
但浮躁也是有的。曾经拿到一本书,囫囵吞枣,不识滋味。只注重于读书的数量而不求质量,说来只是读过,实际没有真正读懂。极似出外旅游,不听讲解,不赏美景,只顾四处胡乱拍照。游罢归来,除了留下一堆重复的影像,对游走的胜景没多少印象。
有的书需要快读,有的书则需要慢读和用心品味。譬如经典名著,我手头就有一本《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千家诗》,作为国学经典名著系列丛书的首本,说是读,其实是再读,而这再,应该是再二再三了。以前的读,浮光掠影,不求甚解。而今天的读,是沉下心来,细读慢品。这本书,看似平常却奇崛,读本流传广泛,影响久远。纳入书中的五部篇章是我国古代蒙学读本,是专为学童启蒙教育编写的在庠序、书馆、塾学使用的课本。《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作为相辅相成的整套蒙学读本合称“三、百、千”,《三字经》因这样的排序被称为“蒙学之冠”。《弟子规》从青少年弟子生活起居和日常行为,都界定了应该恪守的行为和法则。《千家诗》以五言诗和七言诗为主,选择了122家诗人226首诗。不仅适合蒙童学习,而且便于阅读者在短时间内了解当时的社会生活,为今后踏入广阔的生活提供一个认识基础与思想准备。对于“三、百、千”,别说成年人,即使中小学生可能也不陌生,从朗朗上口的文学语句中既获取了广博的知识,也使人们得到了人生的启迪。在这本书里,我最钟爱的是《千家诗》,其中的很多诗篇,虽年少时多有诵记,但今天读来依然香醇入里,心旷神怡。读书人,应该感谢先人为后代留下的经典名著,并孜孜不倦地以此浸淫我们的历史、文学和人文素养。
合上厚重的书卷,忆起中国诗词大会总决赛的场面。“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在双方激烈比拼的快节奏里,我感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愉悦。因为慢读,才有了铭记,因为铭记,才有了快答。这种舒缓飞流、相互转承的语言节奏,该是人生最美妙动听的乐章。
煤矿文联动态
-
颁奖仪式现场12月13日,由中国电影家协会网络电影... [详细]
-
李媛媛:一篇用了心、下了苦功的文章不会辜负作者... [详细]
- 《“特别能战斗”新时代煤矿工人之…
- 煤矿邮协3部作品在中国2024亚洲国…
- 首届产行业文联文艺志愿服务座谈联…
- 川煤杯2024年“煤炭纪实”报告文学…
- 第十一届全国煤矿文化干部高研班正…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